再说点家人的问题吧……
唉,一言难尽。
只说一下现象,吃午饭的时候,妹妹和奶奶在抱怨,抱怨娘家和公公家之间的关系。
能说的只有一句话,既然喜欢以自己作为主体,那么处理公公家和娘家的关系是需要智慧的。
有关我父亲弟弟妹妹的问题,如果我没有文学梦,也就放下了,许多事情兜兜转转也就那么回事。最主要的是这个文学梦还能让我无限的解构建构他们,将他们重塑成任何形象,放置在任何题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自认是这个时代的最低阶级。如果我是以独生子的身份单身到现在,其实也就没有这么多烦心事了,最起码会有许多朋友。好死不死,这些亲属以阴暗的形式分布的恰到好处。
那个村里的读书人,那个早早有了电脑的人,他们和同龄人的关系如何呢?比如和两个姑姑关系,比如两个姑姑年轻时是如何看待他们的,这一切都是因缘,都能折射出当时她们的心智。
这个家不仅向我沉默,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从来不讨论过去的事情。好的集体记忆没有,好的家族记忆没有,我之前一直说家风问题,这个家族的档次还上升不到谈家风的建设。
我想要逃离,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可这又回到了当初因多种因素选择回家的成分,我现在是有怨无悔。怨的是原因的复杂,无悔的是自己拥有许多通往梦想的拼图。
许多人的人生路不好走,我这人生也不好躺平呢,不免想起像我一样躺平的人,没有写作梦想支撑的他们会陷入怎样的人生困境,他们会找到自己的答案吗?
说起躺平,还得将视野放宽一点,放宽到哪些消极对待人生的孩子……这个想法的提出,让我发现了一片思维的迷雾。思想在这里凝滞了,人心太难琢磨了,社会太难摸清了。
躺平者,消极者,失败者!
还有什么?
我好像更容易共情代入他们。
那里面有太多潮湿的标本,淤积的心事。明明不堪其扰,因为写作的梦想,不得不去清理挖掘。即便我能够认知清楚,孤身一人的我又该如何对抗这紧密的系统性筛选呢?我能做的好像只是呈现这样一种现象,而这些就连先行者的遗产也算不上。
《午后的家族小叙事》 DS
(有中等改动)
饭桌上,抱怨像隔夜的茶,
沉在碗底,没人倒掉。
奶奶的皱纹里藏着旧账,
妹妹的筷子拨弄着,
那些没说透的嫌隙。
像一块嚼烂的甘蔗渣,
吐掉了,甜味早就不在,
只剩纤维,卡在牙缝里,
让人忍不住用舌尖去抵。
我坐在角落,
用文字拆解他们的影子——
像小时候一样,
把心事折成纸飞机,
飞向这个家从不谈论的过去,
没有名字,没有故事。
我试着填补空白,
却发现自己的笔,
写下的全是隐喻。
有时候我想逃,
可又怕孤独比沉默更吵。
于是只能等待,
等待纸飞机从过去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