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890章 朕的陇西侯

作者:皎皎秦时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4 21:57:08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马?”秦二世扭过头来,“这可是大秦,大秦还缺战马?”

蒙恬一脸认真,“陛下,这是老弱妇孺皆知的事情啊。马是我们秦国最宝贵的畜生,战时拉战车,战后拉回去种地垦荒。”

“陛下当初一声令下,与民休息,降低赋税,百姓们欢欣雀跃。大批军队解散,战马也被改编为地方官府所有,专门用于种地收粮。”

“我秦国原本就不足十万匹战马,现在战马又尽数回家耕种。这样一来,马匹自然短缺。”

“这都是陛下当初亲自下达的命令啊。”

秦二世狐疑,“还有这回事?”

粱蹑手蹑脚走上前去,附耳在侧说,“陛下,是有这回事啊。您忘记了,您以前还曾经专门上谏过太上皇,让太上皇扩大牧场,好培育马匹呢?”

秦二世还是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那培育的战马呢?”

“要扩大牧场,就得往北面去。把百姓种粮食的土地改成牧场,这怎么能行啊。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这下秦二世犯难了。

“所以,朕要想得到战马,得先北上,这样才能够得到牧场。”

众人齐齐点头。

秦二世登时气得左眼是怒,右眼是笑,胡须微微飞了一下,嘴唇上下歪着。

“朕是为了北上攻打胡人,所以要先准备战马。可是现在你们却告诉朕,他得先打下匈奴,然后才能拥有战马。”

“你们说,朕要你们有什么用处?”

大家看着秦二世被气的不轻,一个个都不敢说话了,把头埋得很深很深。

“看看,看看,一个个一遇到点事情,就是这副样子。”

蒙恬本高昂着头,见此情形,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该低头还是该抬头了。

扶苏看向蒙恬,他倒是非常想责问蒙恬。但是话到了嘴边,还是自动拐了个弯儿。

“我秦国现在有多少战马?”

蒙恬对曰“现役战马数量不足两万。预备马匹数量不过三万。”

皇帝的眼睛再次瞪的老大,“朕的大秦现在居然只有两万匹战马。”

帝国的大将军蒙恬,那也首先是个普通人来着。

也有七情六欲。

听到这话,蒙恬自然一时间自责起来。

是啊,他把这件事给忽略了。

就算皇帝陛下不打算打造什么黄金火骑兵,按照大秦帝国的军队人数体量,如果突然发生战争,这两万的战马数量,本身也不够啊。

如果不是皇帝忽然要打造军团,可能这个问题也暴露不出来。

秦二世也感到头痛,堂堂大秦帝国中央,居然两万匹现役战马。

“大将军既然知道这些事,难道事先没有想过什么对策吗?”

蒙恬望着秦二世,心里很是郁闷。这不是皇帝自己下的命令,让他配合遣返士兵回家种地吗。

怎么他做了,皇帝又这么说呢。

根据经验,这个时候还是不要甩锅,尤其是不能直接告诉皇帝是导致这情况的根本原因。

一旦回怼领导,那怕是日后麻烦无穷。

蒙恬自然一个人把这些事情全部承担下来。

“此皆臣之过失。竟然疏忽了,还请陛下责罚。”

皇帝看蒙恬认错态度这么好,即便觉得他办事不利,现在也不怎么生气了。

蒙恬看准时机,迎合皇帝的心理问说,“陛下当初下令说,要不遗余力支持百姓耕种。可是现在举国上下百姓们正在务力耕织,眼下百姓们正需要使用马匹耕种,陛下若是这个时候大搞军备,恐怕得召回战马。”

今天秦二世只召见了蒙恬一人。蒙恬多有些孤立无援。他完全没料到秦二世会给他提这样的要求,这时候就打造一个大型军团。

这还是蒙恬第一次遇到这种事。皇帝下达的任务,远超他的能力范围。

当初不是说好的,陛下继位后要对百姓好吗。

结果皇帝让他搞这。

秦二世这才慢慢地恢复理智和冷静。

蒙恬可是个很精明的人,只是他的精明都用在干实事,效忠值得的人上了,所以在外人的眼里,他就成了忠诚可靠,务实谨慎。

皇帝心里清楚,蒙恬这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这时候他是给不出战马的。

第一个马匹本来就是紧缺的物种。

第二,蒙恬解散军队,把马匹都安排回去种地了。

总之这些事都和自己的政令脱不开关系。

秦二世叹了口气,“马,还是得派人去养,派专门的人去养。一定要给大秦准备够足足二十万的战马,数量充足不说,而且一定是要非常精壮的。”

“地里的马,就不要再抽调回来了。干脆给民众去用。但是,百姓也不能总是靠着马,那些黄牛、黑牛,也能用啊。再说了,还有那么多科技工具呢。”

“成天把马当工具用,那马能不累吗?”

不知道为什么,扶苏听说举国上下种地都多用马,而不用牛的时候,他很生气。

举国上下,都指望着马。

马做错什么了,给人骑,还要下地干活。

蒙恬不知道皇帝这又是哪根筋搭错了,忽然间为马说起话来。

不就是不能筹备军团嘛……看把陛下给气的。

说起来,还好自己当初机伶,把马匹都给解散了,让这些马给农户们干活去了。

这要是没解散,皇帝还不立刻把它们配备到军团上。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陈平皱着眉头答应下来,“陛下,臣都记下来了。改日将此事交给二位丞相办才是。”

“不。交给大将军去办。大将军办事朕放心。而且养战马,这是军备大事,本来就应该由大将军处置。”

蒙恬很无奈,要不然陛下还是把这信任给别人吧。

“臣以为,将军李信或可完成此事。”

扶苏猛地想起来,“李信?”

“帝国不打仗,将要整整九年之久了,朕都快忘了。他现在也该年过半百了吧。”

扶苏不是忘记了李信,而是他已经自动忽略李信很久了。

当初的李信,那是虎臂蜂腰螳螂腿,威风凛凛不说,而且英俊潇洒帅气。

现在的李信呢,他有着圆滚滚的大肚腩,粗壮的腰,大石头一样宽厚的背,好比大象一样粗重的大腿。

他是每天都来朝堂的,可是他每天来朝堂和不来朝堂一个样。

每天都是坐在角落里睡觉,别人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

李信?

废了,早废了。

想到李信,扶苏那是浑身都在摇头以示自己对他的不信任。

没办法,李信这些年实在是不成样子。

他当初不愿意留在燕地,就是担心边地的日子太好过,弄得他整日沉迷声色,到头来贻误百姓,犯下罪过。

所以他就跑来咸阳城,让一帮人管着自己。

结果不打仗,根本没人搭理他。

一来二去,还是像个废猫一样。

但是他在咸阳城的生活,比燕地的几位诸侯的日子好太多了。

自从燕国覆灭,燕地的资源,无论是才士还是美女,无论是商贾还是侠士,一个个都往繁华的咸阳城围聚来了,留给燕地的,只是破败的城垣留待修复,孤儿寡母等着拾掇。

而李信则在咸阳城,有着一大帮狐朋狗友,肥沃的封地,乃至于漂亮的美女,这种日子富贵至极,他几乎是不知道苦字怎么写了。

扶苏自然是浑身每一个器官都表示拒绝。

让李信去给他养马……

扶苏已经不相信李信还能办成什么事情了。

蒙恬却觉得,李信这些年来其实一直都很苦闷,他留在咸阳城,就是为了帮助秦二世打仗。

这些年,他一直都想办点事,可是皇帝陛下都不信任他了。

人嘛,久病床前无孝子。

一开始,李信还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皇帝政策的调整,日子一点一滴的过,李信的人生也跟着改变了,他现在开始对秦二世心里生出埋怨来了。

因为他选择了秦二世,而秦二世让他这样昔日在楚国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在角落里吃灰。

李信自然为自己当初错误的选择感到懊恼,心痛之余,他经常带着自己的部将,去遥远的咸阳郊外骑马。

有那么一次,李信喝的大醉,骑着马践踏了百姓的农田。

为此,咸阳城还爆发了一桩案子。

弄得李信在咸阳城里声名狼藉。

这案子,最后是萧何平息下来的。

起因是李信践踏了农田,本来也没什么大事情。李信作为陇西侯,又不是赔不起这些地。

他也愿意去照价赔偿。

可惜,他有几个门,他们劝谏李信说,他李信堂堂陇西侯,地位资源能力首屈一指,怎么能在这种事情上直接赔偿呢。

让那些农户自认倒霉。

否则传出话去,他这陇西侯岂不是名声扫地。

堂堂陇西侯,居然给几个农户赔礼道歉。

李信竟然信以为真,他从前也是和农户一样的人,每天和农户的儿子一起在山地里放牧,他倒是心眼里没把自己和农户放在不平等的位置。

但是很可惜,好酒好肉吃多了,吃得李信昏了头。

他竟然听从了门的建议,没有照价赔偿。

因为当时的咸阳,王族啊、贵族们之类的,都是把自己看的很高的。

像是公车私用啊,什么霸占农田啊,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们都敢做。

当时负责治安的人是赵高的弟弟,赵成;后来又是章邯的弟弟。

这些人主打一个会做人,贵族的事情当然就包庇,而庶民的利益理所当然地被他们给忽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李斯,他当初在世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主管司法狱吏案件的他,经常给贵族们网开一面,而对于庶民的话,他是不会维护他们的利益的。

就是这些人,他们合起伙来把咸阳城的氛围给烘托得非常混乱。

贵族在咸阳城里横行霸道,庶民们卑微恐惧,有了痛苦和血泪,只能往肚子吞咽。

熊柔这样的女孩子,也许小时候本来被教育的很好,但是慢慢地在这种环境、气氛烘托之下,自然而然就变了。

而李信,他就是处在那种氛围熏陶之下。

要不然,怎么人人都想当贵族呢。

可是结果,他摊上大事了。

恰逢秦二世上台,各股势力都在支持秦二世,于是乎,张苍上台,萧何、曹操、陈平等人相继得到权力。

而李信就赶在这个档口出了事。

李信以身试法。

给咸阳城的所有人都做了一个标准的反面教材示例。

他的这件事被萧何用最公正严明的态度处置,勒令李信快速赔偿不说,还罚了李信不少钱给官府。

这件事闹得挺大的。

扶苏也对此事略有耳闻。

因此,李信在咸阳城里声誉一落千丈。

因为他完全地失去了自己的阵营,他成了大家最看不上的那类人。

他既不是那类绝对不违法乱纪的正人君子,也不是那类躲在幕后的奸邪小人。小人永远不露头,干了那么多坏事,罪恶累累,但是从来不浮出水面。

李信为此一度颜面扫地,心态上也开始一蹶不振。

这事情对于一个君侯来说,简直是耻辱中的耻辱。

不过事后,李信还是没有把那几个门给赶走。

因为李信就不是那种小人。

而皇帝也因为听了一些风言风语,对李信慢慢地有所排斥。

反倒是蒙恬,他见证了一切。

虽然在战场上,李信对他当初很排斥,战术上他也和李信观念不合。

但是蒙恬却看到了李信的优点,他不会随意地抛弃人。

而且蒙恬非常佩服李信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勇气。

没想到,最不希望李信堕落的是,居然是他昔日厌恶的对手。

蒙恬对秦二世说道,“陛下,您忘记了。陇西侯本就出自陇西一带,他对陇西周围的地形十分熟悉,在陇西背后,有着大片大片的草场,和匈奴的地盘相连。”

“而且根据陇西侯所述,在岐山西北处,还有一座了不起的马场。不过那里被蛮夷外族占领。”

这座马场,非常有名。历史上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坚持北伐,就是想要得到这个草场,名曰山丹马场。一旦得到这座马场,整个蜀汉的军队战斗力将大幅度提升。

不过很可惜,丞相走了一辈子,也没能抵达山丹马场。

秦二世看蒙恬力荐李信,自然犹豫起来。

“他能办好这件事吗?”扶苏有点怀疑马能不能经得住李信的体重,“他还能上马吗?”

“陛下有所不知,李将军生下来就是在马背上过的,所以练就一身飞骑的本领。给他些时间,他一定能向陛下证明他自己。”

扶苏疑惑,“李信,会是养马的人?”(本章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