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红妆扶龙局 第22章 上元诗会

作者:叶北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9:19:26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春节朝廷休朝,在正月十六日复朝,在复朝之前,京城中最期待的一件事情,便是汇聚天下青年才俊的上元诗会。

大唐国政视戎汉胡为一家,并且皇室血统还有一部是胡人的血统,因此胡人文化在大唐甚是流行,胡人服饰窄袖紧身,轻快便捷,长安贵族和官宦之家皆以穿胡服为时尚,汉人歌舞多以彩袖翻飞,长袖轻衫为主,而胡人舞蹈则是疾风落雨,旋转轻灵为主,一时间胡旋舞风靡宫廷乐坊,长安城中央的长兴坊内的金华街是最具西域特色的地方。

金华街两侧亭台楼阁,京城中的文人墨客,豪门公子,官宦子弟作诗吟对的地方。

这里有西域的美食,葡萄酒,良马,服饰,还有西域的歌女。

雀跃楼的名气并不是因为它是金华街内最高的建筑,而是因为在这里可以喝到全天下的美酒,欣赏到全天下最美的歌舞,看到全天下最优秀的诗。

上元节不施行宵禁,大街上人流涌动,远方爆竹声响,孩童提着花灯发出真正嬉闹之声,五颜六色的花灯,照亮了整个金华街。

金华街挂满了流光溢彩的花灯,因此长安的百姓在也一天几乎都会来观看金华街的花灯。

金华街呈几字形,北面连接着东市,南面连接主干道延平街。

琳琅满目的花灯的映照下高轩华院犹如梦幻,如织的人潮中,恋人们看着远方的花灯,依偎在一起,大人们将孩子驼在头顶,让孩子猜花灯上的灯谜,名门高第还未订立婚约的女孩,则是带着幂离,梳着精致的发饰,穿着应时的罗裙,在金华街上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金华街在上元节也成为了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

而在金华街的雀跃楼上,此刻灯火辉煌,在三楼的大厅中坐着长安中最有才学的文人墨客,此次盛会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诗会。

上元节诗会是最不分等级地位的诗会,朝廷命官也好,平民走卒也好,在这里,只以诗论英雄。

大厅中烛火明亮,最中央的位置作者一个白髯老者,其神情矍铄,面容和蔼,左右两侧皆坐着文人墨客,名儒雅士。座位居右的位置坐着一位面容俊秀的男子,其年龄也在三十岁上下,居然可以坐在居右的首座,此人便是当朝吏部侍郎去年科举状元李适之,左边首座便是去年榜眼京兆府司马张修,还有崇文馆学士苏晋,面带笑意,神情温和,草圣张旭的坐姿尤为不凡,其侧身手肘抵着膝盖,尽显洒脱。

雀跃楼是京城薛家的产业,当初是由薛家邀请京城的文人墨客,做客雀跃楼,吟酒作诗,九年前李白在京城任翰林学士时经常在雀跃楼与好友相聚,上元节李白与七位好友把酒言欢,当时每人作诗一首,七人皆是才名卓著之人,从此雀跃楼名声大振,上元节诗会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一次盛会,从此在薛家的赞助之下,每年都按期举办,之后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涌现出很多年轻俊杰,并且其中的佼佼者在科举上也是大放异彩。

经过几年的诗会的举办,诠选程序也逐渐成熟,首先初五会在雀跃楼的楼柱上安置两的两个铜匦,一个是五言铜匦,另外一个是七言铜匦,应试者将自己的诗投放在两者其一的铜匦中,初十投递时间截止,进入由崇文馆和集贤院组成的初步诠选,在初十三的时候举行第二轮诠选,由贺知章和当今的名儒选出三篇最优,而在上元节当日则是最终名次的评比。

为了公平起见,作诗者不能用真名,经过两轮选拔,陆长青,桓三郎,赵伯阳,三个人脱颖而出。

在第二轮诠选结果出来的时候在花灯上以藏体诗的形式公布了这三个人的名字,这三个人便可摘下花灯拿出花灯中的小木牌,进入雀跃楼的三楼,此刻三楼中虽然都坐满了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三个人到底是谁。

贺知章喝了美酒之后,神情越发的矍铄,贺知章为秘书监,在众人中资历最老因此首先发言,他站起来,环视一周,道:“各位会聚一堂,想必也是非常想知道究竟谁会脱颖而出。”他将眼神移向了李适之,“在众多的诗稿中择优选出了三篇,三篇之中孰优孰略,今日大家齐集一堂,我们就来品评切磋一翻,适之,就有你来吟诵第一首吧。”

“好。”李适之站了起来,行了一礼,拿着手中的宣纸,将第一首诗吟诵了一遍。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第二首则由张修吟诵。

《归来望长安》

遥连青山秦树晚,渐近雨声入长安,

踏马归来高楼起,华灯旧景映南山。

第三首由韦坚吟诵。

《异客》

三月飞鸟啼花语,江水微浪远佳晴。

瘦马寒衣雪幞头,念归异客叹身尘。

道旁路人几欲问,石板小路竟换新。

众人听完之后有的频频点头,有的闭目沉思,有的相互议论。

“这三首诗风格各不相同,想必大家心中也有了属意的诗,请大家将作诗者的名字写在字条上,放入信封,算计最终票数结果。”

侍从走来收取大家的信封,将收集到的信封放在托盘之中。

贺知章露出温和的笑意,“各位,我们皆因为诗跟酒汇聚在一起,越纯粹的事情,越发让人感到快乐,来,我们共饮一杯。”

张旭此事也来了兴致,附和道:“纯粹的诗,纯粹的酒,贺公为四明狂客,此言果真有意思。”

张修笑道:“张兄的草书奔放纵逸,与贺公共称吴中四士,想必也是一位狂客。”

张旭大笑,“我与贺公李白皆是纯粹的癫狂,酒醒之后,所做只是全都忘得干干净净,劝大家还是莫要学我们。”

张旭的一翻言语引得满堂哄笑。

“纯粹的诗和酒,是因为我们都在纯粹地投入。天下之大,真的存在一件事情,让这么多不同经历的人,有如此之多相同的感悟。”从大厅中右侧居中的位置站起来一个男子,其身着一身合身的白色袍衫,天青色的腰带使其的身材越发修建,白色布带束发,眼神明亮如星,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众人听闻其言语,皆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

李默环视一周,为了表示对大家的尊敬,报出了自己名字,“在下李默。”

“你是李探花!?”

“你就是辞官远游的李默?”

“他就是写《行唐盛世》的那个李默?”

李默虽然辞官未任但是其诗名也小有名气,其突然出现在大厅中引起众人的一些惊异。

贺知章的眼睛发出了光,他抚须微笑着打量着李默,似是对这个年轻人颇有好感,“李默,你果然还是来了。”他将目光移向李适之和张修,虽然年过七旬,但是语气中透漏着兴奋之色,“此次诗会,去年科举的前三甲都已经齐聚,也不失为一次盛会。”

李默虽然辞官远游,但是在上元诗会中大胆露面,便是对天下学子齐聚此次盛会的重视,可见他并不是一个疏狂之人。

张修和李适之皆露出会心一笑。

台下皆是今年要参加科举的学子,学而优则仕,其寒窗苦读十年便是能够获取朝廷功名,为百姓做一些事情,因为进士科需要很深的文学修养,能够进入前三甲者除了经纶才华,还需要一种天赋,每个人都知道这种难度,因此台下的学子们看着科举中的三甲,皆露出钦佩之色。

有些人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进入三甲,留诗作与雀跃楼,有的人却是信心不足,对于科举力求尽力,能够参加这次的诗会便是最欣慰的事情。

薛家的大小姐为了让诗会尽兴,除了准备了美酒,当然准备了歌舞。

张修见气氛融洽,“以诗会友,有酒相伴,乃是平生一大快事。”

李默道:“上元诗会群贤毕至,群英会集,李默前来是想与各位谋求一醉。”

张修环视一周,开口道:“既然都是同道中人,为何我们不喝一杯。”

“好!”众人皆举起酒杯,一饮而下。

“各位,美酒入喉,当然不能没有诗。”李适之站起来,迈步至大厅中央,“我来为大家启诗。”

北风起歌声,觥筹绕酒香。

不知情何寄,邀友话衷肠。

问酒何处香,雀跃耀华光。

敢问君不醉,击缶把歌唱。

“有了饮中八仙的相聚,才有如今天下学子的共饮。”贺知章道:“不管是八仙,吴中四士,三甲,还是天下学子,冥冥之中有一种共同的使命将我们聚在一起。”

“贺公说的好!”

“对!实现圣贤大道便是我们的使命!”

“只要天下英杰共同努力,定能实现天下大治!”

“饮中八仙现在虽然已经四散,但是还有三甲,还有我们!”

张修的心中渐渐升起一阵温热,这些一个个熟悉的面容,并无丝毫陌生之感,因为在追逐真理和梦想的道路上获得了相同的感悟,是这种感悟将大家联系在了一起。

作为司仪,张修并不想将话题引向政治,因此张修道:“之所以有饮中八仙,是因为只要是生活在这个世上就有烦恼,人们都喜欢无忧无虑的像仙人一般去生活。所以说,能够让人忘记烦恼的有两种东西。”

李适之饶有兴致地问道:“哪两种东西?”

“酒和诗。”

李默抚掌朗声道:“不错。”

李适之道:“虽然今天李白杜甫不在,只要我们的初心不变,这里依然是充满希望的地方。”

李白杜甫的离开,贺知章和张旭不能受到重用,八仙不能再次齐聚当然还有更加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众人皆心照不宣,在此次聚会主要以论诗为主,并没有过多的谈论政事。

“好!”

“今夜我们不醉不归!”

“诗酒相伴,便可快慰平生!”

众人纷纷附和道。

张旭站起身,拿着酒杯,“各位天下英杰,唯美酒和诗我们绝不能辜负。”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美酒入喉,众人的气氛又热闹了起来。

张修走下高台又端起一杯酒朝着李默走去,“每年我都能认识新的朋友,李兄的诗飘逸俊秀,和李白很像。”

李默笑了笑,“飘逸也不及李白,因为酒量比不上李白。”

两人相视而笑,举杯共饮。

贺知章是秘书监,是天下的学子所敬仰的文学大家,拥护着贺知章,纷纷向贺公求教,贺知章向众人讲述了一下自己书房方面的心得,诗歌方面体会,众学子听闻之后纷纷表示受教了,一同向贺知章敬酒,贺公高兴,一饮而下,脸上泛起红晕,神情越发的矍铄,他走到了张修和李默的身边,心情甚是愉悦,“看着你们,我仿佛又想起了当年的我,我相信你们更有想法,更有远见。”

张修微笑着道:“我若像贺公这个年纪的时候还能有一颗初心,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李默见贺知章走了过来,行了一礼,用尊敬的语气道:“见过贺老前辈。”

“前辈?”贺知章摆摆手,“我还很年轻,我们皆因诗聚在一起,你就叫我贺公吧。”

李默会意,心中流过一丝暖意,眼神也发出了光,“能够写出《咏柳》的一定是一个最质朴的人,今天见到贺公,与我想象中的样子一点都没错。”

贺知章笑眯眯地看着李默,“今年的上元诗会能够邀请到你们三位青年才俊参加参加,老夫也算是不虚此行。”

众人把酒言欢,纵论古今,品评百家之诗,气氛甚是融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