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 第47章 牵扯走私

作者:一脉春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18:39:12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群臣散去,朱慈烺走进武英殿内。

“参见父皇。”

“西北的事情,王德化应该都告诉你了吧?”

“是。”

龙椅上的声音惆怅起来,“西北全然落在李自成手里。”

“可西北之地根本养不起那么多军队,再加之连年天灾,西北早已糜烂。”

“李自成空有大军,却无拿不出相应的钱粮。不管是为了他李自成自己的野心也好,还是为了他麾下的逆贼吃饱肚子也好,李自成必然率贼东进。”

“如今李自成已传檄山西,勒令其投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你觉得,朝廷还能挡得住闯贼的兵锋吗?”

朱慈烺躬身行礼,“自古以来,统一天下,除却我大明之外,多是由北向南。”

“可也有武王伐纣、秦灭六国,自西向东一统天下之举。”

龙椅上的人沉默了片刻: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於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你觉得李自成会是周武王、是秦始皇?”

朱慈烺躬身回道:“大明朝非是商朝,非是周朝,李自成更非周武秦皇。”

“那你觉得,李自成是什么样的人?”

“李自成,不过一流寇。”

崇祯皇帝:“成了气候的流寇?”

朱慈烺说的很是肯定,“成了气候的流寇,终究也是流寇。”

“此话何解?”

“既是流寇,打得过便打,打不过便跑,毫无经营可言。”

当然,历史,也没有留给李自成经营天下的机会和时间。

“可面对李自成这个成了气候的流寇,朝廷已经捉襟见肘。”

对于自己的儿子,崇祯皇帝没有端着,直接说出了实话。

“京畿周边,现在能动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原本应派往南方进剿张献忠的马科,一个是刚刚调入关内的吴三桂。”

“吴三桂现驻扎关门,既要拱卫京畿,又要防备建奴。”

“马科倒是还能动,若马科一动,朝廷便再无可动之兵。”

朱慈烺问道:“父皇,适才儿臣返回皇宫途中,偶遇大同镇兵马,不知是否是用来充实京营的?”

崇祯皇帝没有藏着掖着。

“朕的本意是以辽东兵三千重建京营,可京营中全是辽东兵,且吴襄又掌神机营事,朕不放心,便又从大同调了一千兵。”

“九边军镇中,除了蓟、辽两镇,也就是宣大二镇。”

“大同相对宣府还要好一些,故朕在大同调了一千兵。”

此时的大同,元气确实要比宣府更足。从历史上的姜镶反正就能看出来,大同镇,并非无一战之力。

朱慈烺:“父皇,此次儿臣偶遇大同镇兵马,见一人孔武有力,甚是威猛,儿臣不胜欣喜。”

“你想把这个人调到钟粹宫当差?”

朱慈烺一躬身,“圣明不过父皇。”

崇祯皇帝:“究竟是什么人能得你的青睐?”

“大同镇百总,王辅臣。”

一个百总,这样的官卑职小之人,崇祯皇帝还不会放在心上。

“那你就直接调走就是。”

“谢父皇。”

崇祯皇帝:“嘉定伯府的事,办的如何?”

“回禀父皇,嘉定伯欺弄儿臣,已被儿臣下了诏狱。”

“下诏狱?”崇祯皇帝心中泛起一丝惊讶。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做事,竟如此的有魄力。

“他因何欺瞒与你?”

朱慈烺将事情经过简单一说。

崇祯皇帝的脸上,难得的露出半分笑容。

“这么一个圈套,也就是周奎这个妙人,才会钻。”

“不过嘉定伯毕竟皇亲,他如何,无伤大雅,重要的是,中间还有你的母后。”

朱慈烺不为所动,“父皇,没有金刚手段,如何能有菩萨心肠。”

“周奎身为皇亲,一不思量朝廷,二不体谅中宫。就周奎做的那些事,若不是因为皇亲的身份,怕是早就被那帮文官弹劾下狱了。”

“况且,儿臣此次在嘉定伯府中,有了更为惊人的发现。”

“什么发现?”崇祯皇帝来了兴趣。

“账本。”

“有话直说。”

“父皇,在殿外,儿臣已将账本交于王德化。”

“王德化在外面吗?”崇祯皇帝冲着殿外喊道。

“奴婢在。”

王德化躬身应声走进大殿。

“太子交给你的账本呢?”

王德化又招呼进来两个小宦官,“将账本呈上。”

两个小宦官小心翼翼的将两册账本捧着放在御案上。

账本很厚,分左右摆在崇祯皇帝的眼前。

连看都没有看,崇祯皇帝直接问:“太子,说出你的发现。”

朱慈烺行了一礼,“父皇,这册账本,据嘉定伯府中下人交代,平时周奎不离身,仅有周奎父子及府中管家三人看过。”

“儿臣想来,这其中定记录了嘉定伯府的生意往来,据此可以推断周奎的家资。”

“故,儿臣仔细翻看。”

“据儿臣发现,自崇祯三年三月起,嘉定伯府一直与宣大一线有生意往来。”

“尤其是,张家口堡。”

崇祯皇帝神情一凛,“你的意思是,嘉定伯府参与了走私?”

“据儿臣猜测,应是如此。”

“崇祯三年四月。”崇祯皇帝对于这个时间节点,很是敏感。

“崇祯三年三月,你被册立为太子,周奎随之因外戚恩宠而被封嘉定伯。”

“也就是说,周奎刚刚被封为伯爵,就有人主动找他,让他参与走私。”

“以周奎贪财的德行,定然不会拒绝。”

“崇祯三年四月,那个时候周奎刚刚被册封为嘉定伯不久,在任的官员,不会反应的那么快。”

“反应如此迅速的,只能是彼此之间互相联姻的勋戚。”

“父皇英明。”朱慈烺由衷的说道。

崇祯皇帝没有绕圈子,“直说吧,你查到了哪家勋贵。”

“恭顺侯府。”

崇祯皇帝眉头一紧,恭顺侯府强占开平中屯卫军田的事才压下去不久,怎么这就又扯到了恭顺侯府。

“崇祯三年在世的恭顺侯名为吴汝胤,可他崇祯四年就过世了。”

“他的长子吴惟业承袭爵位,而后又是次子吴惟英承袭爵位。”

“而吴惟英卧病在床,没几天可活了。”

朱慈烺生怕崇祯皇帝想大事化小,再次压下去。

“父皇,儿臣查到的,并非是恭顺侯的承袭者,而是恭顺侯府的旁系。”

听到是旁系,崇祯皇帝没有犹豫,“谁?”

“恭顺侯吴惟英之弟,吴惟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