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 第46章 西北藩篱

作者:一脉春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10:02:44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拿着账本,离开嘉定伯府后,朱慈烺带人返回皇宫,向崇祯皇帝复命。

太子仪仗摆开,坐在马车中的朱慈烺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喝斥。

“铜撵在此,尔等速速让路。”

接着有一人回应,“是。”

朱慈烺掀开车帘向外望去,只见一支肃穆严整的队伍缓缓离去。

这支队伍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寻常士卒,更像是边军。

可三千辽东已经被崇祯皇帝调入京师了,这支边军是哪来的?

“站住。”朱慈烺喊住对方带队的将领。

那将领翻身下马,走到朱慈烺马车前躬身行礼。

“臣不知太子殿下在此,无意冲撞,还请殿下恕罪。”

“不知者不怪。”朱慈烺没有怪罪,接着又问:

“你们是哪个衙门的兵?”

“回禀殿下,臣等是大同镇的兵。”

“大同镇的兵,怎么跑到京师来了?”

“回禀殿下,臣等是奉诏入京。”

听到是皇帝的旨意,朱慈烺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问。

“你在大同镇居于何职?”

“大同镇游击将臣王进朝,参见殿下。”

王进朝,朱慈烺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向大同兵的队伍中看去。

果然,朱慈烺发现了一个人。

那人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酷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

朱慈烺指着那人问道:“那人是谁?”

王进朝回头看了一眼,“启禀殿下,这是臣麾下的百总,名叫王辅臣。”

“王辅臣姓王,王游击你也姓王。这个王辅臣该不会是你的义子吧?”

王进行礼,“殿下英明。”

“把王百总叫过来。”

“是。”

很快,王辅臣被带到朱慈烺面前。

“你就是王辅臣?”朱慈烺问道。

“回禀殿下,小人就是王辅臣。”

朱慈烺将身子缩回马车内,“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

“本宫觉得你是个人才,从今日起,你就到钟粹宫当差。”

王辅臣愣住了。

王进朝猛地喝斥,“还不快跪倒向殿下谢恩。”

王辅臣这才反应过来,跪倒在地,“谢殿下恩典。”

严有德笑盈盈的走了过来,“王百总,快快请起。”

王进朝虽不知这大太监是谁,但能跟在太子身边,绝不是寻常人,连忙行礼。

“恕末将眼拙,不知公公是?”

“咱家严有德,现在钟粹宫当差。”

“原来是严公公,失敬,失敬。”

说着,王进朝再次对着王辅臣喝斥,“还不见过严公公。”

“见过公公。”王辅臣行礼。

“不用这么客气。”严有德的脸上堆起笑容。

“今后咱们都在太子殿下手下当差,都是同僚了。”

说着,严有德拿出一块令牌递给王辅臣。

“拿着这块牌子,等你的调任公文办下来,会有人找你。”

王辅臣这次很机灵,没有王进朝提醒,“多谢公公。”

武英殿,朱慈烺本想向崇祯皇帝复命。

待走到殿前,便听到崇祯皇帝那带有不满的声音。

东厂提督太监王德化正在殿外等候。

见朱慈烺走来,他立刻迎了过去,“小爷。”

“里面这是怎么了?”

王德化心有余悸的朝着殿内看了一眼,“闯贼连破延绥、宁夏两大军镇,现聚兵西北,号称百万。”

“李自成派人传檄山西,企图招降山西军民。”

“山西巡抚蔡懋德、山西总兵周遇吉撕毁闯贼的劝降书,并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送禀京师。”

“皇爷大发雷霆,正召群臣议事。”

朱慈烺眉头一皱,“甘肃,也没守住?”

王德化点点头,“自延绥镇一破,陕西的那边的消息就很难传出来,再加上来回路途。”

“按时间推算,甘肃镇,怕是已经沦落贼手。”

朱慈烺问道:“甘肃巡抚林日瑞与甘肃总兵马爌呢?”

“还有临洮总兵黄应选呢?”

王德化摇摇头,“甘肃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传来。”

“临洮总兵黄应选,降了李自……”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殿内传来崇祯皇帝的厉声不满,打断了王德化的话。

兵部尚书张缙彦连忙回道:“启禀殿下,为今之计,唯有责令山西巡抚蔡懋德、山西总兵周遇吉整饬兵备,严守山西。”

“并令退回山西的三边总督李化熙、陕西巡抚陈奇瑜以及副总兵高杰,协助山西防守晋南等地。”

崇祯皇帝压下心中不满,“李化熙、陈奇瑜还有那个屡屡败逃的高杰,如今退到了哪里?”

“回禀皇上,李化熙和高杰现退守平阳府,陈奇瑜在泽州直隶州。”

这三个人,其实崇祯皇帝都不满意。

李化熙资历太浅。

陈奇瑜有车厢峡之事。

高杰这家伙,更是有名的常败将军。

不过,眼下实在是无人可用。只能矬子里拔将军,短中取长,凑活着使了。

李化熙和陈奇瑜两个人手里的军队并不多,三人中的主力,还是高杰。

高杰虽然屡战屡败,但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绝不会投降李自成。

人生有两大仇,一是杀父之仇,二是夺妻之恨。

高杰与李自成之间,存在第二种仇恨。

二人之间,不共戴天。

“勒令李化熙、陈奇瑜、高杰,协同山西巡抚蔡懋德,守备山西。”

左都御史李邦华进言,“启禀皇上,闯贼已在西北得势,京畿西线,唯存山西。”

“今山西有巡抚有总兵,又有退守平阳等地的三边总督、陕西巡抚。山西防务事重,如此官员,若遇事端,恐军令不一。”

“臣请令一人,总领山西军务,勿使令出多门。”

崇祯皇帝沉思片刻。

按照官职而言,当属李化熙,因为他是三边总督,那二位都是巡抚。

按照资历而言,当属陕西巡抚陈奇瑜,因为他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

那二位,山西巡抚蔡懋德,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三边总督李化熙,更不用说了,崇祯七年的进士。

最终,崇祯皇帝选择了这种方案。

“给山西下道敕书,以山西巡抚蔡懋德总领山西军务,山西诸等文武官员,包括三边总督李化熙在内,悉听其节制。”

大明朝的官制,重事权而不重品级。

蔡懋德虽是巡抚,可有这道敕书在,他便是货真价实的山西军政第一人。

“臣等遵旨。”

“另外。”龙椅上又有声音传出。

“廷推陕西三边各镇总兵,将缺额不上,朝廷将不日收复西北。”

面对失地,朝廷必须要有态度。

“臣等遵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