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一名须发皆白的魏国史官颤巍巍地跪在嬴政面前,手中捧着厚厚的史册。
“抬起头来。”嬴政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老史官缓缓抬头,浑浊的眼中满是恐惧。
“朕听闻,魏国传承百年,甚是稳定。尔可知其中缘由?”
老史官咽了口唾沫,用颤抖的声音说道:“回大王,魏氏自魏文侯受封立国,至今日亡国,凡八主,历一百七十八年。魏文侯、魏惠王二人在位皆超过五十年,此为传承稳定之基。”
嬴政微微点头:“魏文侯,朕也略有耳闻。他可是开创了魏国强盛之路?”
“正是。”老史官精神似乎好了些,语气也流畅起来,“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改革土地制度,以法治国,又急贤亲士,礼待贤才。一时之间,魏国人才济济,国力强盛,李悝、乐羊、吴起皆为一时之选。”
“哦?”嬴政来了兴趣,“这李悝、乐羊、吴起,都是何等人物?”
老史官娓娓道来:“李悝,法家士子,其所著之《法经》乃是我国最早的法典;乐羊,乃是一员猛将,为魏文侯攻取中山国,立下赫赫战功;吴起,更是文武双全,精通兵法,曾为魏将,训练魏武卒,百战百胜……”
嬴政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
“那魏文侯之后呢?”嬴政问道,“他的继任者们,可还能保持魏国的强盛?”
老史官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魏文侯之子,魏武侯继位……”他突然停了下来,目光闪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嬴政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异样:“怎么不说了?”
老史官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魏武侯为太子之时,曾与儒家名士田子方论道,途径魏国西河。那西河,山高水险,风景壮丽。魏武侯指着西河的山川,傲然道:‘这就是魏国的宝啊!’田子方却摇摇头说:‘以贤为宝,才是真正的宝。’太子不解,问道:‘为何这么说?’田子方答道:‘有贤良之士,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才能强盛。山川地势,只是外物罢了。’太子听后,不以为然,只是笑了笑。”
老史官顿了顿,接着说道:“魏武侯即位后,守着魏文侯留下的基业,不思进取,也不思求变修政。他常说,魏国有西河之险,有河东之固,有南阳之饶,这便是魏国的‘国宝’。他将山河视为‘国宝’,却忘了真正的‘国宝’是人才啊!”
嬴政静静地听着,眼神深邃。他仿佛看到了魏武侯站在西河边,指着连绵的群山,傲慢地宣称那是魏国的“宝”。
“魏武侯在位期间,吴起将军还在魏国效力吗?”嬴政突然问道。
老史官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犹豫了片刻,才低声说道:“还在……只是……”
“只是什么?”嬴政追问。
老史官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魏文侯在位时,吴起将军百战百胜,立下赫赫战功。可到了魏武侯时期……”他再次停顿,目光游移不定,最终将目光落在了手中紧紧攥着的史册上,“有一次,吴起将军与当时的丞相田文论功……”老史官的声音越来越低,几乎听不见了。
他抬起头,看了看嬴政,又迅速低下头,颤声道:“后来……后来公叔痤成为了魏国的丞相……”他突然停了下来,嘴唇微微颤抖着。
老史官深吸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说道:“吴起将军功高震主,田文丞相心生妒忌,便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说吴起功高盖主,恐有不臣之心。”
嬴政眉头微皱,他知道吴起最终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却没想到其中还有这等隐情。
“后来,公叔痤成为了魏国的丞相。”老史官的声音低沉,“他善于权谋,深知魏武侯的弱点,便设下计谋,让魏武侯对吴起将军彻底失去了信任。”
“什么计谋?”嬴政追问。
老史官缓缓道:“公叔痤知道魏武侯生性多疑,又好美色。他故意将自己的爱妾献给魏武侯。那女子容貌倾城,很快便得到了魏武侯的宠爱。公叔痤又在其面前佯装哭诉,说吴起将军为人孤傲,不肯拜见君王的宠妃。”
嬴政冷哼一声,这等伎俩,在他看来,实在拙劣不堪。然而,魏武侯却信以为真,从此对吴起心生芥蒂。
“吴起将军知道自己处境危险,便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老史官叹息道,“一代名将,就这样被逼走,真是魏国的损失啊!”
嬴政沉默不语,心中却翻涌起万千思绪。
魏武侯目光短浅,不辨忠奸,最终导致魏国走向衰落。
他暗暗告诫自己,绝不能重蹈覆辙。
“魏武侯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老史官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嬴政的沉思,“当时,公子缓和公子罂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公子罂得到了大夫王错的拥戴,最终继承了王位,是为魏惠王。”老史官继续说道,“韩、赵两国趁魏国内乱,出兵攻打魏国,但最终未能得逞。”
嬴政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老史官手中的史册上,“魏惠王在位……”
老史官抬起头,神色凝重,“五十一载……”
“五十一载,漫长啊……”嬴政轻叹,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这五十一载,可并非都是太平盛世。”老史官捋了捋胡须,缓缓道:“魏惠王初期,任用白圭,公叔痤为相,庞涓为将,国力强盛,魏国一度达到鼎盛。”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时,魏武卒横扫天下,无人能敌。韩国、赵国皆臣服于魏国,就连强大的齐国,也对魏国忌惮三分。”嬴政微微颔首,他知道这段历史,魏国的崛起,几乎是战国初期最耀眼的一笔。
他追问道:“那后来呢?魏国如何由盛转衰?”
老史官的语气变得沉重,“盛极必衰,便是如此。魏惠王中期,魏国连遭三次大败,霸权开始衰落。”他伸出三根手指,一字一顿地说道:“围魏救赵,围魏救韩,秦收复河西。这三场大战,彻底改变了魏国的命运。”
“桂子之战,庞涓战败……”嬴政低喃,似乎在思考什么。
老史官继续说道:“桂子之战后,魏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齐国趁机崛起,取代魏国,成为了新的霸主。”他抬起头,看着嬴政,眼中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神色,“大王,您可知,这三场大战,皆因一人而起?”
嬴政的目光一凛,“你是说……”
“孙膑。”嬴政吐出这两个字,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
老史官点点头,“正是。孙膑,鬼谷子高徒,庞涓同门师弟。庞涓妒忌其才,设计陷害,最终导致孙膑投奔齐国。这才有了后来的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他叹了口气,惋惜道:“倘若庞涓不妒忌孙膑,魏国或许还能延续霸业。”
“魏惠王用人不当,亦是败亡之因。”嬴政补充道,目光深邃。
“大王圣明。”老史官抚掌赞叹,“魏惠王虽雄心勃勃,却缺乏识人之明。他重用庞涓,却猜忌吴起,最终导致吴起出走楚国,为楚国称霸奠定了基础。”
“魏惠王在位五十年,可叹魏国却由盛转衰。”嬴政感慨,目光落在面前的地图上,手指缓缓划过魏国的疆域,“迁都大梁,避秦之锋,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之举。”
老史官附和道:“大王所言极是。魏惠王末期,畏惧秦国日益壮大,迁都大梁,以避秦军锋芒。然而,迁都并非长久之计,国力衰弱才是根本原因。”
“朕之大秦,断不可重蹈魏国覆辙。”嬴政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帝王的雄心壮志,“庸君误国,诚如是也。然大秦历代君王,即便庸碌,在位时间亦不长,故危害较小。”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冷峻,“如魏惠王这般能才庸君,在位期长,方是将国家带入深渊的罪魁祸首。”
“魏国之兴衰,与用人息息相关。”老史官意味深长地说道,“魏文侯得李悝、乐羊、吴起,魏国强盛;魏武侯虽不似其父,却也守成有余;及至魏惠王,宠信庞涓,猜忌吴起,驱逐商鞅……”他停顿下来,看着嬴政,眼中带着一丝莫名的意味,“大王,可知魏惠王曾有一宝……”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