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周边三份之一的散修拉拢雇佣成自家佃户后,灰云峰这摊死水也终于被盘活了。
周边剩下的其他散修为了避免遭受到齐家的打击报复,以及眼馋那些成为佃户,获利颇丰的邻居后,开始纷纷主动上门拜访送礼,向齐家表示臣服。
于是就在白家覆灭的第三天,灰云峰的访客便从山门处排成了一条长龙,放眼望去煞是壮观。
如果忽略了挂在树上随风摇摆,已经没力气惨叫,不知是死是活的方名祥的话。
长龙内的散修们神态各异,或期待或感激或紧张恐惧皆有之,特别是后者,在用眼睛余光看见树上的方名祥后,更是心虚不已。
要知道他们之中可是有不少侵门踏户的参与者。
他们虽然也想过逃亡,但毕竟根就在这里,逃跑的下场并不会比留下来好多少,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来上门。
不过齐知春并不屑于接待他们,只派了齐知行在大殿上应付这些访客。
后山,齐知春与秦余生相对而坐,旁边的熏香袅袅升起。
“秦道友可知这是什么灵植?”
齐知春将从白家那里缴获的珍贵灵植拿了出来,向秦余生询问道。
这两天齐知春与几个核心族人研究过这灵植,但最终一无所获。
没有办法,齐知春几人年轻又常年被三族监视,见识着实不多,而齐长群他们三个长字辈倒是有一些见识,奈何他们前半辈子一直在中州,对于南疆的风物也是一无所知。
至于真灵山赵家的传承里面虽然也有大量这种灵植类的书籍介绍,但同样大部分只限于中州。
之前清剿领地妖兽,族人中毒后大家束手无策也是这个原因,中州与南疆毕竟横跨数万里,两地之间的风貌事物完全不同。
让常年生活在中州的人来辨认南疆的事务着实有些为难人。
“这是···这是二阶【血灵果】幼苗!”
结果秦余生瞥了一眼,顿时惊呼道。
“哦?秦道友可能确定?”
齐知春闻言大喜,一边感叹秦余生不愧是南疆土著,一眼便能认出自家数天都辨认不出来的灵植,一边则喜于自己的猜测没有错,这果然是一株二阶的灵植。
秦余生于是凑近灵植,又观摩了一阵,这才极其坚定的点了点头:“恭喜齐家主了,这确实是【血灵果】的幼苗。”
“好好好。”
齐知春很是满意:“不知这【血灵果】有何妙用?如何照料?”
“这【血灵果】据说成年后每年可结一果,对灵兽大有益处,能提升灵兽的血脉和根基。”
秦余生抚须沉吟道:“也不难照料,每旬只要给它浇灌一些灵水即可,这可是从白家那里得到的?”
“不错。”
齐知春点了点头道:“正是从白家的坞堡内缴获。”
他得知这灵植是培养灵兽用的,倒是有些失望,毕竟家族目前还没驯养什么灵兽。
但转念一想,这【血灵果】毕竟是平白得来了,就算自家用不上以后也可以拿去坊市变卖,二阶的灵果价值绝对不低。
更何况家族未来说不定也能驯养一些极为出色的灵兽,到时候这灵果便可以提供巨大的助力。
“难怪了。”
秦余生恍然大悟,难怪此前白家对于灵水的需求这么大,频繁进来偷运灵水,原来都是为了养活这株二阶灵植。
说不得他们如此针对齐家也是因为这株灵植,结果却成了敌人的嫁衣。
“这一次多亏了秦道友,鄙族才能如此轻松的铲除了白家这个心腹大患。”
齐知春突然将白家坞堡和二十余亩灵田的契约拿了出来,递给秦余生道:“鄙族也不知如何感谢道友,正好白家的族产尚未处置,道友不妨接手,以后你我两族正好世代携手。”
对于白家的族产,无非是三种处置,其一是直接纳入自家名下,但由于自家全族脱产,没有人手去经营,最终只能同样以雇佣佃户的方式租借出去。
其二就是变卖给周边散修直接变现一笔灵石,但这绝对是下下策,除非家族经济突然出现困难,急需大笔灵石。
而第三便是作为奖励,赠与秦余生。
毕竟秦余生这些日子可不仅仅在覆灭白家上面作了贡献,还提了许多价值千金的建议,对于刚刚迁徙到灰云峰的自家来说可谓是明灯一般的存在,除了白家的族产,齐知春也实在拿不出其它能与他的功劳相匹配的奖励。
况且白家的族产虽然看起来价值不低,但实际上有些鸡肋,毕竟自家已经坐拥灰云峰这条灵脉,自然不可能再去经营灵脉之外的族产。
“这···”
秦余生看着白家族产的契约,呼吸都急促起来,毕竟这些东西虽然跟灵脉比不了,但依旧能让自家迅速积累起大量底蕴,可是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拒绝道:“齐家主应该知道,在下年事已高,又只有一女拥有灵根,这些族产于在下无用。”
他很清楚这些东西对于自家来说非但不是好事,很可能还是祸患,毕竟等自己百年之后,秦无霜一个人是很难守住这么大一份家业的,虽说有齐家的庇护,但别人能庇护一时,却庇护不了一世。
“那秦道友有什么···”
齐知春见秦余生拒绝,有些为难起来。
“齐家主!”
秦余生拱手道:“在下什么都不需要,只求在下百年之后,能帮在下庇护好无霜即可。”
“嗯···我答应道友。”
齐知春闻言沉吟了一下,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想法,那就是招揽秦余生成为自家客卿,毕竟自家也确实需要一个熟悉南疆的土著出谋划策。
不过这件事情还需要与几个核心族人商议,倒不是齐知春身为家主无法拍板这件事情。
但齐家毕竟刚刚经过三族夺权的事情,若要重新纳入客卿,想必会招来族人的巨大顾虑,若强行拍板,一定会影响到家族的团结,所以此事最好还是先说服族人们接受,再与秦余生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