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392 第31章 天子当守国门

作者:铁血明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5 06:25:48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乾清宫。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送过来的奏疏,默然不语。

年年如此,岁岁这般,灾害从未停止过,仿佛从大明建立的那天起,各地的灾情,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朝廷虽然疲于应付,但也在尽最大能力扑救。

此刻端坐案前的老朱,状态更显苍老,早已斑白的胡须轻轻颤抖,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年年灾害,岁岁不绝!凤阳又不知要死伤多少,还有山西,川蜀,哎!”

“咱颁发的政令虽有点成效,但人力终是有限啊。”

他沉沉地叹息一声。

天灾不比人祸,自己虽然是大明国君,但老天爷可不听他的话,不会顺着他意愿来。

建国至今,灾情从来就没断过,朝廷的那点家底,根本不够用来赈灾的。

难!

真的是太难了!

朱雄英也跟着思索,大明从建立到亡国,所历经的大小灾害,光纪录在案的就接近四千次,其中还不包括那些没有纪录的。

这在华夏几千年的史书上,都是个恐怖的数字。

面对这样的灾害数量,明朝国祚能撑二百七十多年,已经是到了极限。

“皇爷爷,大明现在处于艰难的时期,靠天已经养不起百姓了,这还没到农历九月,北平都开始下雪了!如果寒流继续南下,只怕要不了百年,农作物都将难以生长,届时粮食减产,朝廷国库空虚,再频发灾害......到那时,处境恐怕会更艰难。”

“寒流南下?什么意思?”老爷子好奇问道。

朱雄英想了想,解释道:“就是寒冷的空气,准确来讲,淮河以北在未来百年,怕是都要因为寒流,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如今天下太平,人口井喷,而灾害却愈演愈烈,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你怎么知道这些?”

“孙儿在民间,在民间听老人说来的。”

朱雄英心虚地瞟了瞟门外,心说知道就是知道,这玩意怎么跟您老人家解释,完全没法解释的啊!

他眉头紧蹙,明初既是个好时期,也是个黑暗的时期,老天要杀人,还是一批一批的杀,根本不去区分好人坏人。

朱元璋轻哼了声,随即站起身子,慢吞吞的向前走,一旁的老太监眼疾手快,赶忙取出大袄,披在老爷子肩上。

这会已到酉时,太阳西落,空气中已有了丝丝凉意。

朱元璋漫步走出乾清宫,沉声道:“那你准备怎么做?让户部调拨粮米?”

朱雄英沉吟片刻,“户部本就入不敷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将粮食运到山西,而通往山西的最好办法,就只能是从燕云过紫荆关,将粮食运到太原府。”

在来乾清宫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燕云运送粮食去山西,虽然劳师动众,但胜在燕云和山西接壤,中间有驰道相连,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直接将物资运到太原府。

然后再经太原府,分散到山西各府郡县。

“孙儿,你可知燕云也没多少粮食储备,若是将粮食运到山西,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转瞬间就会导致燕云缺粮。”

“治标不治本啊。”

朱元璋闻言摇了摇头,燕云虽是军事重镇,有大量粮食储备,但同时那里的兵马也是非常多的,时常还要支援辽东。

若是将粮食调往山西的话,结果不言而喻——

拆东墙补西墙。

“可赈灾不能迟缓。”

朱雄英想了想,又试探着问:“皇爷爷,咱们的水师战船,虽不能远航,但在近海航行应该没有问题的吧?”

一旁忧心忡忡的老朱,闻言有些诧异,挑眉道:“近海航行自然没有问题,你想动用水师?”

“要不然,咱们调水师去海上捕捞!”朱雄英说的很肯定,“大海内水产丰盛,靠近燕云的渤海,靠近山东的黄海,靠近两淮直隶的大明海,都可以用水师下海捕捞。

“渤海捕捞的水产,运到辽东,燕云地区,用燕云地区的粮食,去支援山西,大明海和黄海捕捞的水产,可以从长江进入运河,北上运往凤阳等地。

“至于川蜀,也可以通过水师运送水产,虽然到了川蜀之后,这些水产可能会有些不好吃了……

但总归要比啃树皮,吃草根要强的。”

时不我待,现在山西已经出现大量流民,啃树皮吃观音土的事情不绝于耳,山西布政使几次上书,恳求赈灾。

可朝廷也是困难!

一年的粮产就那么多,收入摆在那里,根本没有办法。

朱元璋闭目苦思:“水产能吃不假,可运输保存过于繁琐,而且调动水师,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户部今年已经是赤字。

若是以往,还能印刷宝钞解决的困境,但自从你把宝钞提举司的宝钞全部焚毁后,朝廷难啊!”

老爷子揉着太阳穴,数次大规模北伐战争,他开国前的缴获,早就挥霍的七七八八所剩无几。

如今的内帑都要跑老鼠了,而国库依旧破败,再度调动军队,可是要给钱的。

没钱粮,谁愿意给你卖命。

就算是皇帝,那也要讲道理的不是?

“那总不能看着山西和川蜀地区,还有凤阳祖地的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吧……”朱雄英咬了下唇,坚持说道。

官员们呈上来的奏章,写的都很轻巧,但他坚信,地方的局势恐怕更糟糕。

朱元璋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询问:“要调动多少水师,才能供应三地的粮食供应?”

“至少,至少要五千水师将士,船只越多越好,分别前往渤海、黄海、大明海进行捕捞,水师久经沙场,五年前还在辽东旅顺港经历血战,让他们去捕捞,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听见老爷子松口,朱雄英不假思索,直接说了个数字。

将士的数量,自然也是越多越好,可眼下国力艰难,能不动就不要乱动了。

除非继续印刷宝钞,强行去搜刮民间财富。

可那无疑是杀鸡取卵的买卖。

朱元璋盯着朱雄英,目光深邃,像是在思考。

自古以来,英雄豪杰无不想建功立业,而他朱元璋已经是人间的帝王,更是赶走了异族,恢复汉家江山的帝王!

他还有什么目标呢?

老朱曾经想过这个问题,那就是想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大明朝的子民生活富足,最起码再也不要经历他儿时的苦难。

为此他几十年兢兢业业,勤政爱民,肃清吏治,可太子的突然亡故一度让他陷入深层次的迷茫,甚至是陷入莫大的惶恐中。

自己老了!

继承人却没了!

对于国家来说,这是极为严峻的事情,万幸苍天怜悯,眼前孙儿忧民思政之举,不失仁君风采。

想到这儿,朱元璋转过身盯着朱雄英问道:“你说说看,将来你继位,要如何做这皇帝?”

朱雄英惊疑道:“皇爷爷?”

老爷子声音低沉:“咱问你什么,回答就可以。”

朱雄英想了想,正色道:“天子当守国门,君王应死社稷,方能还百姓太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还百姓太平......朱元璋喃喃复述着这句话,浑浊的眼眸当即一亮。

这才是他的目标啊!

“大丈夫当如是也!”

老爷子拍手叫绝,回身大喝:“来啊,斟酒!咱大孙这番话,当浮一大白!”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