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392 第13章 大刀阔斧的余老板

作者:铁血明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25 06:25:48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要问世界上,有没有人对钞票不感兴趣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对于后世货币的印刷,朱雄英在网上没少看攻略,但苦于胆子不够大,自己也没那个能力,最终只是在脑海中幻想一下罢了。

但现在不同,他来到了大明,是王朝的储君。

曾经不敢验证的想法,在内心深处又开始蠢蠢欲动,哪怕自己没有权势,可背后却有老朱这么个大靠山不是?

“棉花有很多,宫中每年都会剩下,你去找宁妃索要,至于将宝钞提举司从户部独立的事也简单,但根据你刚才的说辞,怕还是撑不过三年啊。

大孙,一年时间能搞出来吗?”

听朱雄英说完,朱元璋担心百姓撑不过三年,他更担心自己死前,宝钞泛滥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可这事,哪能有百分百的把握?

世事无常,谁也不敢对未知的东西做出保证。

三年时间,还是朱雄英较为保守的估算,至于具体需要多久他心里其实也没底。

“如果一年的话,那孙儿需要先了解从大明宝钞发行至今,到底流通出去多少,而且这些流入民间的宝钞,都要收回并集中销毁,并在完成回收后,还要禁止民间再使用!而想要解决宝钞泛滥,最重要的还是防伪。”

“一年时间的话……孙儿可以一试。”

朱雄英想了想,犹豫了好一阵。

时间不等人,宝钞泛滥至今,绝非一早一夕之祸,能尽早解决自然是要尽早解决的。

老朱坐在原处,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玉玺就在乾清宫,你自己去拟旨盖印吧,爷爷在这里晒会太阳,另外你拿着这个,朝廷各部尽可调用。

具体需要什么,你直接去找他们就是,所有人胆敢阳奉阴违,直接告诉咱,咱去办他。”

朱元璋深吸口气,霸气十足地吩咐道。

他的手在身上摸索。

摸索许久,老朱才将一枚金牌交给了朱雄英,随即双手重新放回腹部,微眯着眼睛望向半空高悬的太阳,不再言语。

朱雄英接过厚重的金牌,朝其作揖:“孙儿省得。”

“去吧,咱的大孙长大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表情有些疲惫。

沉沉的暮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边上的小太监们站在原地动也不敢动,而一直侍奉在左右的老太监见状,不由得抹了抹眼角。

几十年相伴,他最懂主子的心思。

待朱雄英走远,老朱眼中的两行清泪便止不住地落了下来,朱元璋语气哽咽,低沉自语:“妹子,妹子,咱......咱竟然害了天下的百姓,咱是暴君,是个昏君啊!”

一时间,老泪纵横的洪武大帝,哭的泣不成声。

......

乾清宫。

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朱雄英拿出一份空白的圣旨,以老朱的口吻,写了封将宝钞提举司从户部独立,不归三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圣旨。

他顺带还将宝钞提举司的位份一再拉高,把提举从正八品官员,跃迁至正六品。

也就是说,勉强可以摸到各局的地位。

明朝的官职,自裁撤中书省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瞬间成了废闲状态,整个中书省只剩下中书舍人一个职位。

而六部官员的权位,却被拔高升为正二品,直接和皇帝交接工作,没有中间商。

六部之下设有各局,局下有司。比如说兵仗局,便下设火药司这样的结构。

宝钞提举司,从一个正八品衙门,瞬间被拔高到正六品,比局低一点,可却要比司高的多了。

朱雄英拿着圣旨,盖上玉玺大印后,看向身边的小太监。

“你在乾清宫当值多久了?”

“回殿下的话,奴婢初来乾清宫当值,入宫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

小太监恭敬的回答。

“三年啦,不短了,识字吗?”

朱雄英上下打量着眼前跟他年龄相仿的小太监,因为没有胡须,对方的面容更显皎洁。

“回殿下的话,奴婢不识字。圣君陛下不允许太监识字,那些识字的太监,多数都被赶出宫去了,只有,只有极少数的……”

小太监跪在乾清宫的金砖上,磕头如捣蒜。

在朱元璋铁血到堪称残暴的统治下,无论是宫内宦官团体,还是外朝的文官,勋贵,哪个不是人人自危,工作起来兢兢业业?

稍有些风吹草动,各个吓得魂不附体。

而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红色政治风暴,也是因为朱元璋从史书上看见了太多外戚干政、宦官乱政,乃至于行那废立皇帝之事。

老朱控制欲那么强,怎么可能容忍这种潜在风险存在。

“嗯,不识字就好!你拿着这份圣旨,去户部见户部尚书,将这圣旨直接宣给他,让他着手安排,然后再去趟宝钞提举司,让宝钞提举司的人,核查自洪武八年至今,朝廷共计发出多少宝钞。”

“再传本宫口谕!宝钞提举司内,未流入民间的宝钞全部销毁,即日起,不得圣旨,不许开印!”

朱雄英话音刚落,小太监不可置信地仰起头。

“怎么?记不住吗?”

朱雄英眼神在对方身上晃荡。

小太监连忙磕头:“奴婢记住了,奴婢记住了。”

“行了!办完这事,你就到养心殿当值,剩下的事,本宫会和皇爷爷交待清楚,去吧!”

朱雄英挥挥手,示意小太监离开。

小太监闻言大喜,捏着尖细的嗓音应声:“奴婢谢太孙赏识。”

“去吧!”

小太监从地上爬起,弯腰低头,恭敬往后退出。

正当他走到门口时,忽然间,朱雄英再次喊道:“对了!去宝钞提举司回来之后,你再去一趟后宫请见宁妃娘娘,问问她宫里有多少棉花,若是有务必让她集中在一起,本宫自会去取。”

声音传得老远,小太监连连应声。

......

乾清宫门外。

小太监看着面前的石碑停留小会,不由想起刚才太孙说的话。

石碑的正面,还有一列字迹: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凡宫廷内臣,不得读书识字!

这块碑是朱元璋令人立在此处,而这两条铁令,同样也充满了故事。

洪武十七年,老朱批阅政务时,遇到件事久久未决。

身边一名跟了他十几年的老太监见状,便给朱元璋出了主意,事后老朱以宦官干预政事为由大发雷霆,可对方毕竟伺候了自己十几年,因此也没杀他,只是将其赶出宫外,生死由天。

想到这些,小太监当即心头一凛。

额头顿时冒出冷汗,随即迈着小碎步快速朝前走去。

太孙殿下吩咐的事情,他得办妥。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