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村作为嘉禾集团驻村扶贫的新试点,陈浩不再派人助村工作,完全由当地人员自己运作,他们自负盈亏,村办企业与嘉禾集团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平桥村地势平坦,没有丘陵和山坡搞养殖野,他们就大力发展种植也,在翠微河南岸建造了数个阳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与花卉。
詹广川跑大车,婓珊娜与李玉美妯娌搭理大棚,詹冬月有时会到大棚指导生产,詹台明夫妇看孩子看大门,一家人苦尽甘来。
詹广忠在平桥村成立了饲料厂,年利润突破数百万元,在新农村建设中阔步前进,他带领平桥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致富。
天空飘起了朵朵雪花,气温已经降至冰点。村民孙文兰,打开自家灶屋里的水龙头,对着哗哗的自来水冲洗青菜。
她边洗菜,边高兴地说:“我们村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大部分人家做饭都用上了沼气。
开关一拨,有水有气,又方便又干净。而几年前,即使天寒地冻,我和村里的女人,都必须在屋外的水井、水塘里,洗衣洗菜,挑水烧茶,现在我们跟城里差不多了呢。”
的确,在村里走一圈,感觉是置身于一个小镇,眼前是一栋栋白墙镶嵌瓷砖的楼房,有铝合金玻璃窗,有宽敞的阳台;平整的水泥村道,直接铺到了各家各户门前。飞雪中,那些门楣上红红的对联和灯笼,透露出幸福的意味。
村长马桂元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这几年环境变好了,新房建多了,就业增加了,经营搞活了。所有这些变化,多亏了村支部书记詹广忠。在担任村支书的这些年,她一门心思带领全村致富,想方设法为村民排忧解难,为新农村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和信任。”
詹广忠说:“我要让大家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青云乡党委收到了一封联名信,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平桥村全体党员的名字。信的内容是推荐本村的詹广忠继续担任村支部书记。
列举的理由很充分:第一,他是一名有觉悟、有素质的党员;第二,他是地道的农村人,能吃苦耐劳;第三,他为人热情,心地善良,尤其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第四,他是一个白手起家、历经艰辛的创业者,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完全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
平桥村人口多、底子薄,历史遗留问题成堆。这个村有2200多人,可耕地少,经济基础差。
为了早点改变村里的环境,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詹广忠从自己家里拿出百多万元,将天然矿泉水从石牛山用自来水管引到全村的每家每户,解决了村里的饮水问题。从此,平桥村的人都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他又捐资20万元,将水泥路修到了每个村民的家门口,改变了村民出门“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脚泥”的状况。
过去的岁月,平桥村村民都在柴禾、秸秆和煤炭的烟熏火燎中烧水煮饭,既劳神费力,又影响环境卫生。詹广忠想,平桥村要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抓起。他和村干部们,极力动员村民们兴建沼气池,以充分利用天然能源,改善生活条件。现在,平桥村里有两百多户人家用上了干净、方便的沼气灶。
同时,针对村里人多地少的情况,詹广忠和村干部,带领村民们花大力气进行池塘、渠道的整修和农田整治,把零散的土地整理为可机械化耕作的良田;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建设。现在,全村已有近90%的塘坝、85%的渠道实现了混凝土加固,初步建成了四通八达的“旱可浇,涝可排”的水利设施网,300亩土地实现了方田化、机械化。为此,他慷慨地捐资150多万元。
村主任刘全明说:“光忠是个不计回报为村民做好事、做实事的人!
当村支书几年来,应得的工资、补贴,他分文不取,全部用于村里特困户、五保老人的补贴。相反,他还拿出这么多钱帮村里搞建设,对此,村民们十分感动。大家都夸她是最无私、最替村民着想的村支书,都称他‘最贴心的人’呢。”
现任平桥村村支部副书记杨大贵,曾担任多年的村支书,为了村里的发展,他主动举荐并上门动员沈绿叶回村担任书记,自己甘愿当副手。
提起詹广忠,63岁的他就赞不绝口:“他有胆识,有思路。作为村支部书记,他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原来村里2200多人,只有50余名党员。他上任后,努力培养新生力量,每年要发展三四名新党员,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村民加入了党组织,还有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改变村里党员、干部的观念,他每年都组织我们到老区等地学习,重温入党誓言,以激发大家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
在平桥村村口,路边有一幢正在修建的两层楼房。从立在旁边的巨幅规划图可以看出,这是平桥村的党员活动室和村民活动中心。占地6亩,建筑面积共2000多平方米。里面将设有农家书屋,文化馆,娱乐室,幼儿园,医疗点,村委会,村公所等。楼房前面,是一个公园似的绿化广场。
今年二十出头的孙亚辉,是某高校的毕业生。为改善村支两委结构,詹广忠找到县委组织部,安排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来石洪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秀气文静的孙亚辉说:“詹书记很重视村里的文化建设,建这栋楼的目的,就是要引导村民进行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
为此,他真是操尽了心。刚开始,有几个村民不大愿意征用自己的地,他就提着烟酒,一家家上门做工作,讲明为两千多村民建一个活动中心的重要性;村里资金有困难,他又从自己的企业,拿出了130多万元。你看,活动中心楼已经封了顶。不久,我们村里的人,就有地方跳广场舞,有地方看书,有地方散步了,真的跟城里人生活没有两样咯。”
在詹广忠的心里,最要紧的事,莫过于带领村民致富。
詹广忠说:“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村民富起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这席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对基层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殷切期望。作为村支书,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应该带着村里的党员,为村里的发展齐心协力,成为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詹广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按詹广忠的话来理解,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村民富起来。
担任村支部书记后,他领着村支两委的干部,认真筹划平桥村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先后兴办了“物流公司”、“鲜姜加工厂”和“休闲农庄”等村办企业,解决了村里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还扶持、鼓励村民们种大棚蔬菜、鲜姜,发展养殖业,走多元化的致富之路。
说起詹广忠带领村民致富的事,村长刘全明有一肚子的话:“我们村6组的村民李明璋,以前在江苏打工,回乡后利用村里的水库养鱼,同时还养了鹅、鸭、羊、牛。
为了方便他运输,詹书记出钱,将水泥路修到了他的基地,还帮他修建牲口棚等基础设施。村里每年帮他租了10亩地,每年补贴一半的租金,给他扩大规模。现在,他每年养万只鸭,350多只鹅,已经是专业化养殖了,年收入有十万元。小伙子对村里的支持,感激不尽,逢人就夸詹书记好;还有村里的党员杨顺成,每年种植鲜姜3~5亩,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现在,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种姜的有几十户,收入都不错。
詹书记的思路是,要靠多元化发展致富。像物流公司,就带动了村里的运输户,为他们拓宽了致富门路;鲜姜加工厂将村里特产的优质生姜,进行深加工,可提升产品的品质与价值,扩大市场销售与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句老话:远走不如近爬。可留在本乡本土的许多人,却成为了富余的劳动力。怎样让每个人有工作,有事做,有经济来源,这是詹书记和村干部们最关心的事。除了吸纳部分村民到村办企业和自己的企业工作,他和村干部们还请来省里的专家,对村里一处风景秀丽的水库进行了规划,打算开发成休闲山庄,在安排就业的同时,又可以发展经济。
詹书记还利用自己的忠川公司这个平台,为村民们创造就业机会。如今村里以及附近,有900多人被安排在忠川公司工作。这些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有了拿工资的地方,挣钱的同时,也能兼顾家庭,享受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现在平桥村的村民颇有几分自豪感,因为村里人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村里人年平纯收入达到了万多元,比全市农民的年平纯收入高了两千多元。在自豪的同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夸奖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詹广忠是兴村富民的好当家,也是村里的好人。
去年的最后两天,寒气袭人。有一拨人却冒着严寒出现在詹广忠公司的办公室。他们来自百里远的贫困的山村,且都是他不太熟悉的‘老熟人’。
原来,早在前年,山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告别了摇摇晃晃的旧桌椅,喜气洋洋地换上了崭新的课桌、椅子。这些,都是用詹书记资助的十万元添置的。这一次,学校想将校门前坑坑洼洼的烂泥路用水泥硬化,却苦于没有资金,只好再次求助詹书记。大家知道找他一定会有希望。果然,热心公益、疼爱孩子的沈绿叶又资助给学校100吨水泥。
沧源二中的学生张小明,家境极度贫困。眼看就要辍学时,直升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承担他高中阶段的一切费用。去年他考取四川科技大学,每年万元学费,也由詹书记资助。这个中学还有三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在詹书记家里一住数月,他管吃管住,还包管学费。孩子们从詹叔叔身上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体会到了人间大爱。
而杨恢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年过半百了,居然变成了拿工资的上班族。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内心深处对詹广忠这个村支部书记充满了感激。前几年,得知家境贫寒的杨恢善的妻子身患重病,无钱手术,沈绿叶不仅资助他两万元,还将他安排在公司上班,解决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杨恢善表示,要用努力工作,来报答这份关爱。”
杨大贵说起詹广忠的善行,如数家珍:“前年村民杨冬京在青岛做手术,他资助了5000元;村民杨恢雄,患心肌梗塞,他资助了5000元;他还资助我们青云乡贫困学子4万元,反正这样的事,多得我都记不清了。”
在詹广忠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事迹简介材料上,记录如下:
几年来,他的企业,安置了300多名下岗工人,为近千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受詹广忠资助的贫困学生和弱势群体有钱多人,受助资金达320多万元;他向其他公益、福利事业,向冰灾受害地区、地震灾区捐款258.16万元;向新农村建设捐款106.17万元;向市、县、乡、村道路建设捐款382.15万元;总计达到了1131.08万元······
其实,这些统计数据,又哪里可以丈量詹广忠的感恩情怀和心中大爱呢?
“以人助我之心助人,才是真正的感恩。”当年,正是这片土地上的多个亲朋戚友、乡里乡亲,东拼西凑,凑了10万元,才让从田畦土坎上走出来的他,大胆创办了自己的“忠川公司”,并由此一步一个脚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艰难行进,顽强打拼。苦心经营了几年,终于换来了公司业绩的蒸蒸日上。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后,他以超常的胆识和气魄,接下了沧源一家停产倒闭的水泥企业。
之前,这家企业一年亏损1000万元,几百名员工常常拿不到工资,有人说:“大家把水泥全吃了也饱不了肚皮”。这是一个百孔千疮的企业!
但詹广忠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反倒是以不同寻常的毅力与进取精神,倾尽全力将其发展成为拥有职工1200多人,年产销水泥105万吨,总产值6.57亿元,向国家上交税金3518.9万元,位列全省百强企业的余热发电、节能环保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忠川水泥有限公司”。
目前,他公司的年产200万吨的忠川水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二期年产200万吨的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然而,树高千尺,终忘不了根。在詹广忠心里,对农村的父老乡亲,始终怀着一份朴素的报恩之情。正是这种感情,让她回到平桥村,挑起了村支部书记这副担子,并以自己的企业为依托,不计回报地为村民服务。作为村里勤劳致富的样本,詹广忠更希望让勤劳致富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淳朴善良的詹广忠说过一句发自内心、非常质朴的话:一个人吃肉,全村人吃糠,你说,这有什么味道?我恨不得一夜之间,所有村民都富得流油才好。
为了这个朴实的想法,他身体力行,努力做一个称职的支部书记,带着全村发展经济。
在家人看来,管理一个云峰公司,就够她累的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承受新的压力。詹台明见他辛辛苦苦,既要为忠川公司的发展劳心费力,又要跑上跑下为村里争项目、办企业,心疼对侄子詹广忠说:“操咯多心,累病了怎么搞嘛?”
有朋友也不理解地问他:“你当这个村支书,到底为了什么呢,经济上要作出牺牲,精神上还要操心费力,你这不是倒贴钱去讨苦吃?何必呢?”
“羊尚且知道跪乳,鸟也懂得反哺,何况人?”詹广忠说,“我的一切,是乡亲们和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今天我有能力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事!”
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这个汉子将一腔深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中。他以企业为依托,扶贫济困,反哺农业,反哺社会,成为十里八乡的美谈,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认可。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村人,到创业明星,再到村支部书记,詹广忠的生命轨迹上,印满了奋斗、拼搏、成功、付出、担当、奉献的履痕,为广大村民自强自立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新时期农村青年的新形象!
陈浩默默地看着詹广忠成长,为这个“司机”高兴,他没有豪言壮语,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带着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