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明君 第15章 内阁的本质

作者:一条破板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30 22:22:53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改制内阁。

这是一个重磅炸弹。

与改制内阁相比,刚才李东阳说的那些问题,似乎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至于国库空虚,外敌环伺,这固然是一个王朝所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对于朝廷上的衮衮诸公而言,此事太过遥远,而内阁改制,是能直接触碰到他们利益的。

朱厚照知道李东阳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想尽办法与刘健对抗,乃至于引杨廷和入阁。

只是他没想到,李东阳竟然如此大胆,直接要对内阁下手。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李东阳想的也是如此,推杨廷和入阁。

可后来仔细一想,又觉得此事并不妥当。

内阁是刘健的基本盘,但除了内阁之外,各部堂官尚书,也与刘健关系密切。

尤其是吏部尚书马文升,更是刘健的好友之一。

而且内阁阁臣的选取需要廷推,刘健在朝中势大,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将杨廷和引入内阁,困难重重。

就算让杨廷和进入了内阁,可他们两人势单力薄,身边又无可靠的人手,如何与刘健相抗衡?

既然如此,干脆把水搅浑。

从内阁制度上着手,引更多的人入阁。

那么到时候,刘健自是不会愿意多人分割他的利益,这就与那些想要进入内阁的人形成了利益冲突。

而这,就是李东阳所需要的,到时候,他就可以团结这些人与刘健打擂台!

不过,李东阳的想法虽然针对内阁,但却没有注意到根本问题。

起初,明朝的内阁阁臣全按皇帝心情,阁臣并无定员,从英宗时期开始,内阁制度开始稳固,等到了弘治年间时,阁臣的挑选规则也彻底的定了下来,甚至有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仅此一条,就把很多有能力却条件不够的人才排除在外。

哪怕是正德时期,一代心学大师,以军功封侯的名臣王阳明,终其一生也没能进入内阁,止步于“新建伯”。

刘健也不是蠢货,自能明白李东阳此计的目的。

男人可以和别人分享很多东西,唯独两样不可分享——

一是权力,二是心爱的女人。

李东阳这一棍子打到了他的三寸上,他又岂能罢休?!

在刘健的带领下,朝堂乱做一团。

这些文臣名士此刻全然不顾体面,与李东阳杨廷和对骂,那个阵仗,哪怕是菜市场因几毛钱的涨价而与小贩对喷的大妈,都有所不如。

朝堂上的喝骂久不停歇,哪怕是赞礼官连连挥舞了数次,也无法让其停歇。

最后还是在朱厚照猛击桌面,厉声呵斥之下这才恢复平静。

只是这朝臣已经红了眼,即使闭上了嘴,那眼神也如噬人猛虎一般。

朱厚照环顾四周,心中暗爽。

这场面可真是太爽了,有嘉靖皇帝“大礼仪”的味道了。

不,甚至比“大礼仪”还要痛快。

毕竟,“大礼仪”的矛盾点正是皇帝,而这里的矛盾,却是李东阳,与朱厚照并无多少关系。

“此事事关重大,其中利弊非短期所能理清,至于这变法新政之事,更应慎重考虑。今日朝政混乱,自是商议不出结果。

早朝到此为止,不过此‘议题’诸位臣工退朝之后,可深思熟虑,将其诉诸奏疏题本,一并上疏给朕,朕会好好考虑!”

朱厚照站起身来,随后离开大殿。

赞礼官再次挥舞静音鞭,高唱:“退朝!”

……

官员三三两两的退了,但那几个主要人物并未离开。

刘健来到了李东阳跟前,狠狠的剜了李东阳一眼,冷声道:

“我倒是看走眼了,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

李东阳也未退缩,直视刘健,回怼:“彼此彼此,我也没有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人!”

两人不欢而散,随后相继离开。

刘健走出宫门,回头望了一眼这巍峨而又庄严的皇宫,脸上却是几分坚定:

“这大明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万民之天下,岂能任由胡来!李东阳,咱们走着瞧!”

说罢,他去了内阁。

只是,不知他口里的万民是谁?

是官?是士绅?是读书人?又或者是忙碌在田间地头为这王朝提供生产资料,却还要任由官吏盘剥的平头百姓?

他的心里也是有自己的坚持与道义,只不过这道义究竟是什么。

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李东阳停在了内阁外面,不知如何进去。

那里面的人尽是刘健的亲信,他孤身一身,难免被漩涡吞没。

可转念一想,自己所做之事是为了朝廷,是为了天下百姓。

即是如此,又有何可怕?

忽的心胸开阔。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明月,还是会照着我的!”

李东阳高唱着荆川先生的这首《泊船瓜洲》,大踏步的往里走去。

“先生,请留步!”

身后忽的传来一道声音,李东阳寻声望去,却见刘瑾立于身后。

刘瑾笑了笑,道:“皇爷召见!”

李东阳颔首点头,随着刘瑾去了内阁。

朱厚照对李东阳还是颇为尊重的,李东阳进来之后,便让人赐座。

李东阳恭敬拜礼之后,坐了下来,乾清宫奏对。

朱厚照坐的也笔直,轻声问道:“今日听先生所言,似是要改内阁规制,今日早朝混杂,不知先生具体看法如何?!”

李东阳稍作思考,便有了答案:“陛下容禀,起初内阁仅是皇帝的秘书咨议,到了英宗之后,渐成定势,内阁成员不定,但大多在三至五人之间。

臣以为,这国之大事,不能由三五人论定,应多些人来,以防止出错!”

李东阳这话不错,对于朱厚照而言,内阁人数少,容易造成专权,不过人数太多也不行,搞的就像是乱糟糟的议会,想要办个事就得扯上半天。

不过,人数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这牵扯不到内阁的本质。

朱厚照希望李东阳能触及到内阁的本质。

于是问道:“还有什么吗?!”

李东阳沉吟片刻,又说了些其他的东西,不过朱厚照大多不满。

终究还是没有跳出内阁原有本质的范畴。

稍作思考,朱厚照点出了一二:“英宗之后,内阁渐成定制‘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先生觉得,此事是否妥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