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因为铁幕的关系,外界对莫斯科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在很多时候,对于莫斯科的情报,如果没有内线提供的话,西方更多的是靠“猜”。

新年伊始,克里姆林宫批准了“星辰计划”。

即在月球修建永久基地,与此同时,开展月球军事基地研究,并进行永久性地下军事基地的修建。这个月球军事基地的驻军将会达到二十一人之多,这些人将会被分批输送到月球,同时他们属于苏联的月球特种部队,而这个特种部队的总人数为一百四十五人。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不为外界所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耗费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卢布的计划,势必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某些事情。

而就在“星辰计划”得到批准的时候,科罗廖夫已经开始了他的工作,继续挖掘N1火箭的潜力。

除了要求提供推力更大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个新研究方向,以增加N1火箭的运输能力。

“我们需要大型共底储箱!共底贮箱,就是两个贮箱有一个共用的底。这是SEA在普罗米修斯火箭上应用的技术,“共底”的应用,可以解决既要让火箭携带足够的燃料,而且又减轻了自重。”

“共底”减掉了两个箱子中间的一大块“赘肉”,火箭能“让”出更多起飞重量给运载物。而这也是普罗米修斯2型火箭比N1火箭运载量更大的原因。

米申直接了当的说道:

“可是,我们之前就进行过这方面的讨论,我们在技术上,根本就制造不出来它!”

米申说的是事实,贮箱中的共底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它必须要能有效隔离上下两个贮箱近200度的温差。其结构复杂性是可想而知,

也正因为苏联加工水平低,做不了大型共底贮箱,才有了N1火箭特殊的外形——用球型储箱直接把火箭做成巨型锥子。虽然大型球型储箱既便于加工又省重量,因为球形是表面积体积比最小的,所以材料和隔热都最节省。

但是它占据的空间也是最多的,相应的也就增加了火箭的死重。这些原因导致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科罗廖夫拿出一本杂志,对米申说道:

“我们造不出来,并不意味着外国不行……”

杂志的报道是一家英国公司为月球5号制造大型单层共底贮箱的新闻,在月球5号成功登月后,各国合作企业也纷纷给自己“打起广告”,这家英国公司就承接了共底贮箱的研发与制造。

这正是SEA的天然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西方各国的技术,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整合,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某些科学目标。,

“可是,他们使用的燃料是液氧/甲烷,液氧/甲烷双组元推进剂有着温区相近的天然优势,更容易将液氧箱和甲烷箱合体,我们用的是液氧/燃油,两者温差非常大!”

面对米申的反对,科罗廖夫摇头说道:

“制约我们并不温差的问题,毕竟,我们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大型共底贮箱的加工制造却一直没取得突破,我们需要获得的是制造工艺,嗯……我想克格勃的同志们应该可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苏联,当他们碰到一些技术难题的时候,除了自主研究之外,还有克格勃这个选项。

很快,卢比扬卡广场就向驻英国的情报人员下达了命令,就这样,一场太空竞赛以其特殊的形势,在地球上展开了。

就在英国的克格勃间谍为获得某些关键技术而努力的时候,第一个踏上月球的英国人——莫里西·皮克,终于结束了长达22天的隔离,搭乘英国海外航空的VC10客机返回了伦敦,一时间,整个英国都沸腾了。

其实,在23天前,英国人就期待着莫里西的返回。但是他需要进行健康隔离。

尽管众所周知,微生物不可能在没有大气保护、没有磁场,太阳风和各种宇宙射线直接到达表面的月球生存,但是因为任务小组进入从未有人类进入的熔岩管,在温度环境更温和的熔岩管内,有没有微生物,这还是未知数,毕竟,人类之前的四次登都只是接触了表面。

所以出于谨慎考虑三名宇航员,在从月球返回的时候。就被进行过长达21天的隔离,对他们回地球后接触过的所有物体,该废弃的废弃,该消毒的消毒,所有与他们直接接触过的人,都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

可以说他们回到地球第一时间,接受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当时地球上最高的防护等级。所以假想中月球熔岩管和可能存在的病毒,做了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而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安全考虑。在此期间,即使李毅安来探望的时候,也是在防护实验室内,隔着厚厚的玻璃与其对话。

从机场到伦敦,到处都是迎接他的人群,人们拥挤在路边迎接着这位“不列颠英雄”的回归。

对于英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大事,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间,“月球计划”因为花费了几亿英镑,遭受了各方的指责,但是现在,看着电视画面上反复播放的英国的米字旗,所有的指责都消失了。

毕竟,对于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来说,它有着自己的骄傲,它并不愿意自己沦为二流国家。

事实上,没有任何国家愿意自己沦为次等国家,只不过,在历史上,他们很无奈,所以,只能被动的接受国家地位的下降。

但是不列颠有着不列颠自己的骄傲,他们骨子里是自负的,哪怕就是那些工党的支持者们,也不见得没有内心的自负。

“伦敦东区最贫困的爱国者,只要一想起英国的工业和财富,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或许这有些夸张,但是英国毕竟是曾经的大英帝国。

日不落帝国的臣民们,怎么可能没有丝毫的骄傲呢?

况且,现在已经不是45年了,不是那个饥肠辘辘、物资匮乏的时代了,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英国早就摆脱了战后的阴影,物资充沛,生活富足,再加上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现在,英国也有他们的荣誉要去追求,

“当米字旗插在月球上的的时候,人们想到的是属于日不落帝国的荣耀!”

整个英国都是沸腾的,无论是年迈者,还是年青人,他们似乎都回忆起经历过的,或者书上记载的过去。

那个属于英国的辉煌时代,那个时候,大英帝国统治着世界。

那个时代,大英帝国是骄傲的。

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而现在当莫里西·皮克这位“不列颠英雄”回到英国的时候,自然受到了各方的欢迎,也让英国人的骄傲再一次沸腾腾了起来。

“我们去了月球!”

这是英联邦的伟大胜利!

所以,这个时候整个英国都处于某种狂欢之中,其实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这种事情轮到谁谁都冷静不下来。

当然也正因如此,英国人也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热情。而这也决定了英国会在航天事业中投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

而,这就是改变。

原本,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场太空竞赛之中,欧洲是缺席的,但是随着英国的加入,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尤其是在目睹了英国参加SEA的太空项目获得的空前成功之后,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精神,欧洲各国也盯上了SEA。

“英国从月球带回来了5公斤月壤和月岩,甚至还有熔岩管内的深层月岩石!”

与普通人关注的是宇航员不同,作为科学家的爱德华多·阿马尔迪所关心的月壤和月岩在科学上的价值。

他对皮埃尔·奥格尔说道:

“我觉得为了能够更好的探索太空,我们应该与他们进行合作!”

他们两个人是欧洲航空事业的推动者,五十年代的经济繁荣使得西欧国家能够投资太空领域的研究,西欧科学家发现单个的国家项目将不能与两个超级大国竞争。

于是在他们推动下,西欧科学界开会讨论成立一个共同的西方欧洲空间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八个国家。但是英国并没有加入,因为英国已经加入了SEA的太空项目。最后七个西欧国家决定设立两个不同的机构,一个关注发展发射系统,ELDO(欧洲发射发展组织)和ESRO(欧洲太空研究组织)。

“我们是应该与他们进行合作,毕竟,他们的技术远远领先于我们,可是,这个加入应该是什么样的加入呢?”

皮埃尔·奥格尔反问道:

“难道就是像英国人一样,把国旗送到月球上?”

这是法国媒体对英国的讽刺,对于英国这个游离于欧共体之外的欧洲国家,法国人从来都没有什么好态度。

甚至讽刺过他们——花费几亿英镑,就是为了在火箭上画一面米字旗,而在月球5号成功后,法国的报纸杂志,也用“史上最昂贵的插旗”来形容英国。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个目标,那么,结果就是我们欧洲各国拿出大量的资金,资助他们的研究,而我们只是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几乎不可能得到多少回报,我是说技术上的,而在航天技术上,我们又怎么能够一直做他们的附庸呢?”

其实皮埃尔·奥格尔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他自己的私心,做为法国人,他知道为宇航事业研究的火箭技术对导弹技术的推动,法国需要有自己的导弹,但是法国没有足够的资金与技术发展这些,而欧洲合作,就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爱德华多·阿马尔迪的提议,显然是不符合法国利益的。

面对皮埃尔的反对,爱德华多说道:

“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国际航天局,集中欧洲与SEA、英国等国的科学、资金,共同进行研究,即便是在月球计划中,英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也是深入参与的。”

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火箭技术!

皮埃尔心里如此想道,当然,他并没有直接表明这一点,只是说:

“我认为,我们应该慎重考虑这个事情,毕竟,这涉及到多个国家。”

尽管他嘴上提着慎重,但是众所周知,西方国家无秘密,很快,有关计划成立“国际航天局”的倡议,就在欧洲科学界传开了,也立即引起了整个欧洲科学界的欢迎。

几乎所有的欧洲科学家们都非常支持这一建议,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他们还认为——国际合作才是人类探索太空,开发太空的最佳方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