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韭菜收割指南 第7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_来担

作者:AltF4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5 04:49:06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现在倭寇屡犯东南没有银子,钱塘江河堤破损修复没有银子,玉熙宫遭了火灾皇上想要修缮也没有银子。”

高拱说着向前两步,扯住严世蕃的袖子:

“来来来,今天不是开财政会议么?一起进去,我们在皇上面前说个明白!”

不愧是嘉靖万历两朝第一怼王,即便是严世蕃足智多谋,也被高拱一通抢白怼的面红耳赤接不上话来。

这种情况之下才显出姜还是老的辣,

严嵩被喷了一脸唾沫星子,仍然春风满面,一派长者风范:

“东楼不得胡言,素卿(高拱字素卿)也是一片为国之心。如今财政紧张,到处都缺钱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家不能互相指责,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一起商量,总能想到办法的嘛。”

说着看向吕芳:

“吕公公,人到齐了。皇上可方便,我等现在进去?”

自壬寅宫变之后,嘉靖越发倚重太监内衬,见文官多是一对一,大多数时候接见外臣绝对不会同时超过三人。

今天不但同时召见所有内阁阁员,甚至把此时还在给禹王当试读讲师的高拱也一起喊来,自然是有至关重要,连皇帝都不得不亲自过问的大事——

朝廷去年亏空了几十万两,

没钱啦!

大明政府财政持续恶化原因非常多。

最重要的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先生定下的税务制度:士绅和皇族免税。

到了嘉靖年间,朱家宗室人数已经高达十五万,这些人全部由皇帝养着,大明宫廷支出竟然占到了国家总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皇室之外,耕读传家的士绅阶级在剥削百姓一事上更是青出于蓝。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何?

自然是因为参加考试获得功名,便能得到免除一定面积土地税的特权。

大明律法规定:读书中举人可以免税400亩,中进士可以免2000亩,家里有做到四品官的,再免2000亩,有做到二品官以上的,再免1万亩。

这些免税的面积是多么大的特权,光看数字,可能很难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

《神宗实录》中有详细数据估算,万历年间大明农民的平均耕地为每人15亩。

也就是说一个举人享有免税土地的面积,足够供养26个普通农民。

如果收税只是要求百姓上交丝绸,大米,银两也就罢了。

太祖高皇帝还明文规定,一部分税收必须以赋役的形式缴交。

什么是赋役呢?

这里头的猫腻就大了。

好的活,

比如给官府当仓库管理,粮长催征钱粮,协助官府维持治安。

不但轻松,甚至还能给自己争取一些灰色收入。

差的活,

比如为驿站送信,为军队运输后勤物资和粮食,甚至被拉到上百里外的地方修运河。

那就不是累不累的问题了,可以说只要摊上小命多半不保。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逃避赋税和徭役,

普通老百姓甚至一些博有家私的小地主,都会选择把自己的田地寄放在有免税特权的士绅或者皇族名下,名曰寄主。

被寄放土地的寄主中,当然也不乏心地善良的好人,

但史学家总结的好:“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

道德观念不可能阻止大多数特权阶级利用这种便利进行土地兼并,达成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天生勤劳的华夏人民兴修水利,开荒为田。

从高皇帝建国时到现在过去200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80多万顷增长到了1000万顷(《明实录》),足足增长了五倍。

从农业获得的税收却没有随之增长,而是几乎保持不变。

那些消失不见的税赋——自然是进了士绅和宗室们的腰包了。

今天得到嘉靖召见,到西苑觐见的文官要么是阁老,要么是太子的老师,都是读书人中万里挑一的精英,

虽然没有读过《资本论》接受过唯物主义教育,但多多少少也能够隐约察觉到现在国家巨大财政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士绅阶层和房租的特权过分扩张侵占了国家权益。

然而,关于新一年大明财政预算的争论已进行了整整一个月时间。

仿佛在冥冥之中有一种默契,

朝中大小官员上书无数,却没有一个字提到土地兼并和士绅特权。

以徐阶为首的清流官员将矛头指向了以严嵩为首的严党,指责他们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

上梁不正下梁歪,使得朝廷吏治败坏,人人以公肥私,最终导致好好的大明江山竟然连年入不敷出。

严党官员为自己分辨道德上并无下次,还对皇上一片忠心的同时,也对清流官员发起反击,

说他们不务实事,少做少错,提不出一点有建设性的方法。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不休,各自有十几名官员掉了乌纱帽,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党派间斗争。

纵然最近几年东南百姓惨遭倭寇侵害,妻离子散;

北方军队经常缺民烧粮,吃不饱饭,已经出现大规模逃兵的现象;

没有钱整修长江下游的河堤,一旦出现水患,恐怕有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的风险。

但对于几位久居京城,心中装着天下大事的文官领袖来说,这些和党争相比,也只不过是无关同样的小事而已。

只能苦一苦百姓,大不了让地方官担一担骂名罢了。

高拱性情刚直,在接到皇帝的通知之后已经花了足足一个星期时间做好了万全准备,就等着今天来西苑,把手里的料全部抖出来做个了断。

听到严嵩对吕芳说话,也不再犹豫抬腿就往无逸殿里创。

走到正殿“噗通”一声跪在蒲团上,朗声道:

“皇上,臣有旨禀报!”

等了半晌,堂上后仍然没有反应,忍不住稍微抬起头来。

才发现充作皇帝御座的紫檀木龙椅上空无一人,

椅子后面,

后殿幔帐不像平日众臣觐见时那般紧闭,而是随意打开,露出足有成年男子高的八卦镂空丹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