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详细战况之后,刘辩不由得心有所感。
这沮授果然还是这么忠心耿耿,袁绍这么多的谋士,如果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来个突然爆发,这倒是个不小的麻烦。
见刘辩沉吟的神色,诸葛亮上前一步,告罪道:“此战主责在我,一万精兵损失了接近两成,请主公治罪!”
其他人交换了个眼色,纷纷出声:“我等愿与孔明同罪!请主公责罚!”
刘辩这才茫然惊醒,连忙扶起众臣,不好意思地开口道:“此变突然,非战之罪,不必如此,你等皆有功无过!”
“我只是在感叹沮授的忠义,袁本初还是不可小觑呀!”
“孔明,你所使用的阵法叫作什么名字?”刘辩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性,不由得开口问道。
“这是我从奇门遁甲中结合我自己的精神天赋演化出来的阵法,我给它起名为‘八阵图’,这还是第一次实战使用。”
诸葛亮的回答,令刘辩心中一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果然是它,没想到这么早就被诸葛亮研究出来了。
“能详细讲讲吗?”刘辩饶有兴致地问道,他对这名传千古却又没有流传下来的奇阵实在太感兴趣了。
“主公请看。”诸葛亮转身走到营帐中的沙盘旁边,一挥手,沙盘上出现了一座阵盘。
“此阵以八卦为基础,分为八个大阵,六十四个小阵。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
“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运用之时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
刘辩一脸茫然地看着诸葛亮,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意兴阑珊。
听了等于没听,完全没懂。
他对奇门遁甲之术的理解,还停留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基础层面,什么八卦、九宫、一概没深究过。
“那个,简单说说阵法效果吧……”刘辩觉得再听下去可能会更丢脸,干脆直接问道。
“和我的天赋配合,在八阵图内,我可以调用阵中主将的属性,自由加持到每个阵型上去。”
“现在我仅能做到调用八个大阵主将的属性,理想状态下应该最多能够调用阵中六十四名主将的属性,所以还需要继续完善。”
诸葛亮说完,现场陷入了一片沉寂。
就连赵云等将,这也是第一次听诸葛亮完整地说明他这套‘八阵图’的完整效果。
太逆天了!
诸葛亮的天赋本身就可以叠加加持,也就是说阵中的主将越多,加持效果越离谱。
如果在八阵图中满配六十四位主将,再由他来灵活调动各种属性加持效果,这天下间还有对手吗?
一念至此,刘辩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就算自己陷入了阵中,也只有被活活打死这一个结果吧……
“孔明,你现在可以完美控制多少人数?”刘辩不由得追问了一句。
诸葛亮仔细思索了一下,这才给出了答案:
“如果以小阵为最小控制单位的话,现在只能控制八个大阵,同时兼顾天阵十二、地阵十六,上限八千人。”
“如果要精细到控制每个人的话,目前只能控制一千人……”
刘辩再一次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其他武将们现在还在努力追求将战气根据阵型变化,进行前军、后军、左翼、右翼四个模块的加持。
而诸葛亮已经开始追求精细控制阵中的每一个人,进行单独加持。
“孔明呀,不需要追求到如此极致的地步吧,过慧易夭,不可不察!”刘辩忍不住提醒道。
看来诸葛亮事必躬亲,活活把自己累死,这种性格完全是天生的。
是谁说诸葛亮长于内政,不擅军事的,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刘辩不由得悻悻地想到。
就是受了这些观点的影响,他还想过将诸葛亮培养成一个内政型人才。
刘辩不由得想着,如果诸葛亮再能有不错的武道天赋的话,那活脱脱的就是个军神级的人物。
只要给他配上足够强大的武将阵容,谁能打得过他?
可惜,这种想法也只能想想,六十四名先天级别的将领,天下所有武将全部凑在一起,也不够呀......
“仲达,你的阵法造诣如何了?”刘辩将期待的眼神投向司马懿,问道。
作为可以耗死诸葛亮的人物,司马懿在这方面应该也能给他带来些惊喜吧。
“禀主公,八阵图我也会用,只不过我的精神天赋做不到孔明这种加持的强度,所以……”司马懿的脸色有些阴郁。
对此刘辩非常理解,任何人以诸葛亮为对手,想必都会充满挫败感。
看来司马懿的阵法天赋也很优秀,他的精神天赋在刘辩看来,也算是顶级的天赋了。
有他在,至少战场会很稳,他就是个人形禁魔领域。
出现任何麻烦的天赋,大家一起归零好了,回归到拼军队基础素质和阵法,幽州军团也不会吃亏。
而且万一哪天他的精神天赋进化成可控的,那就太可怕了。
想想看,交战双方,一方加持着各种BUFF,而另一方完全是基础状态,后者的下场可想而知。
围绕诸葛亮、司马懿、周瑜三人打造三大军团的想法开始在刘辩脑海中慢慢成形。
这个时代,也只有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会将军政大权下放到另一个不沾亲带故的外人手上。
这倒不是因为他特别信任人,只不过是因为他能够通过气运关联来确定手下人的忠诚与否而已。
关于权力的制衡问题,任何一个诸侯都会遇到。
特别是打起仗来,必须给领军之将完全自主的专权,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但是这样一来,同样存在问题。
权力,在任何时候都会滋养出野心,全在于各人的自制能力和道德水准而已。
就连刘辩自己都必须承认,权力已经令他发生了很多变化。
当然,也会有相对完美的人物存在,比如:诸葛亮。
身居丞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军政一把抓,却依旧保持对帝王的忠诚。
哪怕帝王是阿斗,也从来没有起过异心,一心辅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人,千年以来,好像也只有这么一例而已。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天下哪个男人不沉醉,哪个男人不向往?
在政治和权力的染缸中,还想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本色,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有些反人性了。
正因如此,任人唯亲就成了诸侯们一致的选择。
先不要管他能力够不够,至少忠诚度要比其他人高,这一点就够了。
就像袁绍,明知道自己的子侄们没一个成器的,但还是要让他们各领一州。
明知道颜良、文丑,不是帅才,却宁愿让他们领兵,也不用有统帅能力的张郃,也是同样的道理。
曹操手下,实际控制军权的都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嫡系,其他将领不管能力再强,也只能跟着混。
关羽坐镇荆州,诸葛亮不知道他不合适吗?当然知道。
可是,人家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所以再器重诸葛亮,在这件事上,刘备也不可能听诸葛亮的。
这些都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所以刘辩还是很庆幸的,自己不需要为这些破事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