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文老出了一百两,那我就出个80两吧。”
“我出五十两。”
“哎呀,我的手头不宽裕,就捐献个30石粮食吧。”
各个乡绅一边跟身边的女人逗乐,一边看似大方的吆喝着。
这群乡绅就是这样,只要刀没架在他们的脖子上,永远是要多扣有多扣,其实这也是这群人的常态化操作了,那真是要钱不要命啊,啥也没有攒银子重要,宁愿自己的银子铸成大冬瓜放在地下生锈,宁愿粮食烂了发霉,也绝对不会拿出一丝一毫来,接济那些吃不饱饭的人。
不要说沈怀昌这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了,就算是崇祯这时候站出来说要筹款剿匪,也不可能从那些勋贵大臣手里台出多少东西来,他又不是在后期没干过这种事情。
崇祯皇帝派出的军队在后来被李自成打得节节败退,此时的国库已经拿不出银子来养活军队了。于是崇祯皇帝下令所有的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必须捐款以救国难,并且规定了每人至少三万两白银。说是捐,其实就是借了,这些老奸巨猾的王公贵族们一看,都想着大明朝都要完了,你还来找我们要钱?当然都不肯拿钱出来,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有先找一个带头人出来。
他找到了自己的岳父,明朝的外戚周奎。崇祯向他要十万两银子,周奎听到后一顿哭穷,说自己家里现在吃饭都困难了什么的。崇祯又给他做了做思想工作,然后周奎很不情愿地拿了一万三千两银子捐给了朝廷。
这事被周奎的女儿,当朝的周皇后知道后,她为自己父亲的小气大为不悦。于是她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珠宝变卖了一部分,凑了五千两银子。之后她将父亲叫来,训斥了父亲一顿后,将五千两银子给他,让周奎以国丈的名义捐给朝廷。
谁料周奎竟然将这五千两私吞了两千两,只给朝廷给了三千两,女儿如此深明大义,身为国丈做出这等龌龊的事,真是让人不齿。
接着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此后大臣们上朝的时候开始穿得破破烂烂,轿子也不坐了,全部改为步行上朝的回家。而且每个大臣家里房顶的瓦都歪七竖八,看着一个比一个寒酸。
或许他们也知道大明朝快撑不了多久了,于是暗地里都开始变卖家里的值钱物件,也因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捐了些钱给朝廷,但是金额都不大。比如当时的内阁首辅魏藻德,曾经的状元郎,只捐了五百两,真是可笑。
当时大概认为顶多朱家的江山亡了就亡了吧,无所谓,反正换个皇帝也需要用到他们这些人,爱咋咋地。
但是他们碰到了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李自成啊,那李自成是谁啊,他就是个普通的快递小哥,社会的最底层,哪里懂你们上层人士管理国家的那一套啊,我要你就必须给我,你不给我,那对不起,我只好把你杀了,自己来取,什么士绅啊,什么精英啊,我可不管这些。
终于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据说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后,抄之前王公贵族家,搜刮了白银七千多万两,数目大得惊人。
其中有代表性的还是周奎,周奎当然没有勇气像朱由检一样以死殉国。他很快就被李自成的手下抓到了,李自成或许知道他的一毛不拔,于是让他给自己的军队捐些钱,周奎哪里肯啊?
可是李自成不是朱由检,并不是你的女婿,当即便杀了周奎全家,看着亲人一个个倒在李自成的刀下,周奎这只铁公鸡还是不肯交出自己的财产,于是李自成让人折磨周奎,皮鞭蘸凉水不停地抽他,就在他快没气时,终于说出了自己藏了很多银子和宝物。
然后在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全部财产被李自成占有己有时,突然一口气没上来,就此一命呜呼了。至于那个捐了五百两的内阁首辅魏藻德,他主动向李自成献上了几万两银子,试图讨个一官半职,结果被李自成下了大狱,不久便在狱中受尽折磨而死。
君君臣臣,精英人士的心理这些咱们不懂,但站在一个普通百姓的立场来看,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如果一个国家不把民众当回事,民众也就不会认可这个国家,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后期我大清早年大肆屠杀反抗者,仅扬州十日就屠杀了80万民众。扬州这个亚洲最美丽的城市彻底毁于大清的大屠杀。他们统一全国的过程就是血腥屠杀的过程。后来的文字狱更是以血腥的方式禁锢民众的思想。有清一代,统治者从来都是视民众如草芥,他们的心中没有民众,只有奴才。
那么,民众自然视满清为“寇仇”。大清不知有需要善待的民众,民众也不会认可大清。于是,八国蛮夷打进来的时候,某些农民反而帮助他们,给他们搬梯子,抬行李,在他们看来,八国攻打大清,就是攻打他们的“寇仇”,他们自然会帮忙。
在二鸦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江边两岸聚集了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像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像看马戏一般。当英军上岸时,当地居民纷纷把粮食蔬菜卖给英军。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问翻译何以如此,翻译回答说:“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朝廷从来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待,这样的朝廷,与老百姓何干呢?老百姓早已经对这种统治失望以至于痛恨了!
杜牧的《阿房宫赋》的结尾中就说过,“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既然士绅精英们心中没有国家,没有百姓,只顾着过自己奢华的上层社会的生活,那大明哪有不亡的道理,这次捐助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