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完本感言”四个字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有点唏嘘的,但是同时心里又松了一口气。
当时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之前也开单章说过,就单纯的是想要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做点什么。
记录也好怎么也好,用我自己的方式。
从17年到现在,我也算是见证了吃鸡这款游戏从爆火全球到现在的不温不火的“摆烂”阶段。
甚至我都在想,要不是17年的爆火带来了顶天的流量,吃鸡在短短半年就发展出了完整的职业体系并且最终和VSPN绑定。
它会不会和现如今国内的csgo一样?
又或者说是不如csgo?
反观csgo,其实国内pubg已经算是发展的很好的了。
看看隔壁csgo的选手吧,都已经是打了很久的选手了,这两年也没啥新鲜血液的加入。
年轻人出名一点的像是已经在LVG的三叶,又或者是在不那么出名的队伍里的子豪、甚至是(半职业的?)gasrunner?
仔细想想,其实他们出道至今都已经很久了,远远算不上新人了。
pubg至少再不温不火,也还有陆陆续续的左雾、诸多的青训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的追赶上来。
不过又反过来想想,一款没有过审的游戏,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甚至还爆出今年可能连联赛都没有了,以及各平台禁播的消息。
毕竟当时微博该删的都删了,连各大直播平台对于吃鸡的分类也纷纷改名。
在某平台,甚至你只能在“热门游戏”分内找到它。
卖惨的话就说到这里。
聊聊这本书吧。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写小说。
真真正正的第一次,在此之前我没有写过任何作品,唯一和写作有关的事迹可能就是在高中的时候文学社发表过一点东西。
像是网文一类的小说。
从小在看。
但是一直没有下过笔。
所以就导致了这本书的前期,除了一些基本的任务设定,我甚至连大纲都没有列出来,写的乱糟糟的。
开篇的时候可能除了文笔,故事情节上真不咋地。
在有关比赛的描写,我秉承的写法是找出当时的比赛录像,官方视角的和战队视角的(有些比赛没有),然后通过自己的描写尽量的细致化。
甚至在脚步方面和道具细节方面,我是正儿八经的把视频声音拉满,并且把耳机的声音拉满之后,尽可能的达到同样的效果之后用自己的理解分析出来的。
当然,这样做的好处是——没有好处。
除了我自己游戏里的技术。
至少对于写作方面以及小说本身没有任何帮助。
我的写法更像是纪录片的形式,在名称以及游戏方面的专业性门槛很高,除了经常看比赛的观众意外,正常书友可能很少有能直接看懂的。
而这一部分观众基本都是不怎么看小说的,再一个就是,将已经发生过的比赛再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已经看过比赛的观众来说,多少有点带着剧本看文字的效果,这也注定了这本书在粉丝基础上没有多少。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和我的态度有关。
因为除了比赛以外,日常的剧情里如果有涉及游戏的话,我也都是从网上找的某某选手的直播回放或者官方号剪的视频,然后用文字翻译过来。
这样写的好处是——快。
是真的很快。
因为在我平时有课的时候,我都能一天四章,然后还能空出时间来打游戏。
在没课的周末,我甚至尝试过一天八章,这中间我甚至能发呆或者刷抖音。
但是代价就是——写出来的东西没生命力。
就是那种,写出来之后连我自己都有点不明所以的感觉。
也可以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我就是在水。
甚至已经没有把这本书太当回事。
就连每天的两更,写到后面我都觉得像是在为了应付。
为了完成任务一般。
如果一本小说,连作者都失去了兴趣的话,那么它又怎么会有发展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
而且这本书在前期,也因为我个人的原因,陆陆续续的断过更,甚至后面断过有一段时间的更。
但是那段时间真的是事发突然,虽然比不上不可抗力,但是也差不多了。
尽管那会儿我已经把每天更新两章当成每日签到一般在水文了。
后面在冷静的那段时间,我想了很多。
我补充了人物的设定,补完了大纲的流程,很多很多。
像是陈枫,他的经历大致上是从小因为父亲当兵的原因,所以特别喜欢枪战游戏,在巧合下接触到cs1.6,并且展现出很高的天赋。
和很多csgo职业哥的经历一样,年少成名,在csgo出来以后转战csgo,拿下了major的冠军。
在被国外队伍签下,出国生活训练的时候,陈枫遇上了人生中亦师亦友的另一名少年。
而这个时候,本书的反派也就出来了。
隔壁战队的小混混。
在某次起冲突之后,小混混失手杀了陈枫的那位好友,但是最后因为整证据不足,以及小混混有意找贫民窟的跟班顶罪的缘故,最后不了了之。
从此,陈枫踏上了复仇之路。
在这套路上,陈枫还会遇上一个只会PUA队员,一边私下还利用职务之便搞网赌的经理。
这一点在前面有写过。
经历过打击又饱受PUA的陈枫把自己的内心关了起来,诞生了另一个人格。
或者说是十六岁的他永远的留在了自己的心里,现实的他更像是原定轨迹的人一般在活着。
林梓豪,自幼就是孤儿,和青梅竹马的周丽一起在孤儿院长大。
十八岁之后认识了开网吧的吕哥,最后刚好碰上吃鸡爆火,这个小网管就从那个小县城走了出去。
后面的大纲是还给她安排了一场认亲的戏份。
和周丽有关。
很狗血,但是也还不错。
大致上就是周丽的亲生父母找到了周丽,夫妻俩是某集团的老板,双方互认以后发现女儿已经有男朋友了,但是是一个“臭打游戏的”。
接着就是类似于“给你五百万,离开我女儿”,但是周丽宁肯放弃和家人在一起,也要去追随林梓豪这种狗血故事。
而且林梓豪也被“为了周丽好”的这种说辞给洗脑了,状态下滑,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了。
这也成了后续春季赛队伍整体状态不行,发生内讧的主要原因。
然后陈枫和赖景天几人硬生生的把队伍抬近了洲际赛。
再然后就是更狗血的,林梓豪的父母也找到了他,而林梓豪的父母来头比周丽的父母还要大,周丽父母的公司负责的项目只是林梓豪父母公司业务里很小的一个部分。
最后林梓豪父亲强势站桩,替儿子挽回爱情的经典桥段,接着林梓豪重拾信心,队伍一起拿到了洲际赛冠军的故事。
在这之后,陈枫的病情更一步加重,原本春季赛带队伍前进的他就好像换了个人。
故事再次翻转,变成了以林梓豪为首,赖景天和薛逸两人带着状态不佳的队伍死死咬住夏季赛的积分,最后一名进入洲际赛。
在洲际赛开赛前,由林妍开导,两人去了一趟国外。
陈枫好友当年遇害的地方。
陈枫去监狱看了看因为PUA队员致死、赌博、涉黑等一系列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战队经理。
故地重游的陈枫释怀了往事,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在全世界的舞台面前揭露那个小混混的罪行。
是的,当年那个小混混,在决赛的时候买通了场馆工作人员,使用了外挂,甚至还对陈枫的电脑动了手脚。
在夺冠之后,那个小混混也退出了csgo职业舞台。
就好像是宿命一般,在吃鸡爆火的时候,他宣布了转战pubg。
这也是为什么陈枫要在pubg继续自己的生涯的原因。
而通过周林派人查到的资料,似乎当初那些不正当的手段,那个小混混也用到了pubg上面来。
这和后面陈枫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猛练aimlab的原因。
我写的多少来着?好像是19W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世界纪录最佳。
然后外挂的数据是20W。
也算是把自己练成挂了?
故地重游结束的陈枫,在昔日另一名好友那里拿回了当初回国时寄存在他那儿的老物件。
在临走之前,那名好友给了林妍一个U盘,里面挤在了这两年小混混在国内的一些不干净的资料。
破除心魔的陈枫在洲际赛的舞台上状态拉满,Z1G拿下了第二个洲际赛冠军。
成为PCL历史上第一支完成洲际赛双管、两连冠的壮举。(复刻现实里的PeRo)
最后,队伍以全胜之姿,备战世界赛。
世界赛篇,其实我还想过更名场面的东西。
去年NH夺冠的最后一场,看见当时NH迟迟没有跳飞机,而是选择在Heroic跳点附近跳伞的时候。
解说和观众第一时间都以为他们会在决赛局roll点。
当时的情况很明显,两支队伍的分数差很小。
基本就是roll点谁赢谁冠军。
虽然后面没有roll起来,但是当时我就决定在我的小说里把它改成roll点。
160W美金的roll点!!
从任何意义上他都是疯狂地。
可惜最后我没有。
因为我的精力已经不允许我再长篇幅的构造小说内容了。
加上家里出现了一点事情,我也想靠小说来转点外快。
这本小说是肉眼可见的起不来了,也不会再有什么收入。
但是我还是坚持的,给了大家一个结局。
我这人啥都不行,但是对于自己说过的话,我能做到的一定就回去做到。
有始有终
真的很重要
对于剧情的中间部分,我很抱歉真的没办法完成。
但是幸好,我还能给大家一个还算美好的结局。
这不算我挖坑嗷!!
毕竟我连坑都还没挖,就在结局交代了。
我真的真的,写了好多。
那段时间,我又屯了好多素材。
有短视频看到的文案或者视频,也有其他的网站看到的视频,都想要写进去。
我大纲的情节概要里,至少还有一整竖列的东西放在那里没有整理,我还专门有一个看比赛的时候记录好玩的东西准备写进书里的小笔记本,也没有来得及写。
有好多好多有趣的视频,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直播回放有趣画面,我都没来得及写。
关于大纲的故事,人物的故事,我后期准备的很好,但却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间。
未来可能嗷,我是说可能,如果我又空闲下来了,我还想要写一本电竞文,这一次,不聊游戏。
聊聊选手的成长故事,心路历程、感情线,偶尔借主角的嘴吐槽一下那个电竞还没有发展的年代的辛酸史,夺冠后的激动,种种。
完本感言呢,到这里就已经差不多快要结束了。
关于这本书呢就到这里了,也是时候说再见了。
我很喜欢电影《头号玩家》里面的一句话——谢谢你,玩过我的游戏。
在这里,我也要谢谢你们,看过我的小说。
尽管故事的篇幅很短,还没来得及书写,尽管可能写的很烂,但还是谢谢所有看过本书的书友。
往后山高路远
诸君
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