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悄悄流传着一条流言,先帝遗孀张皇后入夜之后在乾清宫待了两个时辰之久。
据说走出乾清宫的时候,面带微笑双颊泛红,身上更是异香扑鼻。
皇上和前任皇后的秘闻,在公开场合嚷嚷会被杀头。
于是密室之中床帏之内,多了无数神神秘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之辈。说者竖起耳朵眼神流转宛若贼偷,听者频频点头似有所悟!
谣言就像是风,开的缝儿越小伤害值就越大。
当这股风绕着紫荆城转悠一圈儿,再回到李浩耳朵里的时候,已经变成了皇帝宠幸了先皇后三天三夜。
先皇后晨昏定省有干呕之状,疑似已经有孕在身。
新任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的密报,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的密报前后脚摆在了李浩案头。
李浩闭着眼睛倒吸了一口凉气,果然,广大人民群众编故事的能力是无穷的。
这帮民间作家是真敢编,老子就他娘的教了张皇后制造香水而已。
张皇后干呕是因为闻了生草沫子的味道!
怎么就变成了叔嫂勾搭成奸,进而珠胎暗结的故事。真他娘的当老子是泰迪?
似乎在某些人助长之下,这股风居然已经刮出了紫禁城,刮向了大明朝堂之上。已经有御史在私下议论,个别想出名想疯了的家伙甚至在筹划弹劾皇帝。
更有甚者,居然传出皇帝与皇后因此不合。
皇帝已经有了废后的想法,导致周皇后气滞郁结,在坤宁宫中意欲悬梁自尽,幸得宫人发觉未酿成大祸。
周皇后的老爹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周奎,更是一日三惊,生怕自己的女儿在宫中遭受不测。
整日里在外面活动,打听宫里情形。甚至央求几位东林大佬出头,给皇帝足够的压力,避免大明出现弟娶兄嫂的悖逆之事。
以钱龙锡、高攀龙、韩爌为首的东林内阁,态度十分暧昧,对周奎的请求不置可否。
一切迹象表明,朝廷里已经是暗流涌动,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事情。
应对这种事情,李浩没有丝毫经验,也没有丝毫办法。
总不能把张皇后拉出来当场验明正身,证实她没有怀孕。
虽然李浩很想把周奎抓起来,可这老王八蛋当官儿时间不长,还真没啥把柄。
就在李浩抓耳挠腮没有办法的时候,小黄门走进大殿禀报。
“万岁爷,孙先生求见。”
孙承宗回来了?居然这么快?
“请!”李浩开心极了,终于有个出主意的人。
孙承宗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在朝廷里混了一辈子,对付钱龙锡那家伙绰绰有余。
孙承宗走进乾清宫大殿,刚要跪拜就被李浩拦住:“孙先生年纪大了,今后君前免跪。
着紫禁城用轿,免得先生辛苦。”
孙承宗愣了一下,紫禁城里面可以坐轿子,面君可以不跪。
这在大明是非常难得的恩典礼遇,一般这种恩典礼遇之后,都会搭配一条文臣终极梦想——配享太庙!
与历朝历代大明皇帝一起,享受皇家供奉血食。
“孙先生,坐!”李浩让人搬来沙发,请孙承宗坐下。
孙承宗屁股一粘沙发,身子立刻陷了进去,屁股感觉软软的。比自家那加了棉垫的太师椅,不知道好出多少个层次。
“这……”
“哦,这是沙发。造办处最近打制的,朕觉着不错,比原先宫里面的椅子舒服。
王承恩,一会儿着人搬两套去孙先生府上。”
“诺!”王承恩拿着托盘,端过来两盏茶,一盏放在李浩面前,一盏放到孙承宗面前。
堂堂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为孙承宗奉茶。大明历代官员,除了张居正还没人享受过这个待遇。
“孙先生一路辛苦,怎么这样快就回京了?辽东那边闹饷的事情处置完了?”
孙承宗微微一笑:“万岁,辽军闹的就是饷银。
老臣给他们带去了银子,只要监督发放不准冒领便是了。
军汉们得了饷银,自然不再闹事。
也处置了几个领头闹事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一次闹饷真的不怪他们。
半年不发饷银,别说军卒们的家人,就连军营里面已经开始吃不饱饭了。
长此以往,还怎能跟建奴作战。老臣补发了饷银,又从登州调集了些粮草运送过去。
吃饱穿暖有银子,军卒们都感念万岁的恩德,发誓不让一个建奴打到山海关前。”
“果然是老将出马!
朕这里有两份密报,请孙先生您看看应该如何处置?”
李浩说完,王承恩已经将东厂和锦衣卫的密报递到了孙承宗的手里。
孙承宗愣了一下,没想到皇帝这样急着让自己看密报。
打开密报看到奴东缉事厂提督曹化淳谨奏的字样,孙承宗就知道这件事情不简单。
越翻看,孙承宗眉头便拧的越深。
再打开另外一份,果然,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谨奏!
两份秘奏大差不差,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孙承宗的眼神从奏章上挪开,看向了李浩。在大明人眼中,逼占兄嫂要杖一百徒三年。
皇帝不可能被杖一百,也不会被徒三年。但这会极大打击皇家威信,和皇帝的个人形象。
孙承宗对李浩混乱的私生活多有耳闻,但听到这样的消息仍旧震惊得无以复加。
李浩无奈摇了摇头:“朕与皇嫂并无苟且之事,怀孕之事更是无稽之谈。”
“如此,这些谣言便是有心人推动之下的结果。
万岁刚刚登基,积威不深。如此流言,对万岁的威信是极大打击。
若是皇威积弱,有心人再乘机擅动朝中那些清流……”
所谓清流就是自诩官风清廉的一群官员,这些人不图财他们的终极追求是名垂青史。
很多时候逮到一个机会,便会二杆子精神大爆发。弹劾皇帝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虽然死的都很难看,但死后会获得极大名声。
负责编纂史书的人,更加会笔下簪花对其大加褒奖夸耀。
若是抓住李浩逼占皇嫂这一条,真的有人会拼了命不要弹劾皇帝。
“孙先生觉得,此事应该怎样处置?”
“呵呵!这事情好办,一是万岁公祭先帝,先皇后自然是要出席的。
让百官们看看,让天下百姓看看,怀孕之说子虚乌有。
既然是子虚乌有,那散布谣言的人就是欺君罔上!
老臣觉得,杀一儆百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