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之我是崇祯皇帝 第51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4 14:59:32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太原最大的酒楼晋阳楼,今天被人包了场。除了手持请柬的人,一律不准入内。

知府衙门派人在门口维持秩序,人们只见到一辆接着一辆漂亮的不像话的马车停在门口。

然后下来一个个穿着长衫戴儒冠的人,这些人或手持折扇,或把玩玉佩。

身上的每一件饰物,都堪称极品。

一身行头没个千八百两银子,都不敢站人前打招呼。

“张公公,家父张二河。任职户部侍郎,今后若是户部有事情尽管开口。

只要是张公公的事情,就是兄弟我的事情,一定给您办得妥妥当当。”

“张公公,家父傅红雪任吏部主事。

张公公家里人若是遇见京查,又或者想要升迁安排,尽管可以开口。别看家父只是主事,但六品以下的官员还是说得算的。”

“张公公,在下范奢,乃是晋阳范家的子弟。族叔范同祥在兵部任主事!

哦,对了!这是上好的长白山山参,极好的东西,最是滋补!

这还有几颗东珠,即便在建奴那边这也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一点点心意,还请张公公笑纳!”

范奢说完,很是不屑的瞥了一眼江南那些子弟。

大家都是见过世面的人,拿嘴填合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出来办事儿,得真金白银野人参的往上顶才行。

抠抠搜搜的还跟老子争,争个蛋蛋!

果然,看到一尺多长的大人参还有五颗比鸽子蛋还要大的东珠。张彝宪立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诸位莫怪,我得单独敬范公子一杯酒。

受之有愧,饮盛!饮盛!”张彝宪端起酒杯,亲自走到范奢席前碰了一杯。

坐在左一位上首的一个三十许岁的儒生对着张彝宪拱拱手:“在下钱谦益,在江南倒也算是有些薄名。

见过张公公!”

张彝宪赶忙也拱手:“牧斋先生!如雷贯耳,如雷贯耳!

久闻大名,只是在宫中操持贱役,无缘得见先生。

怠慢了先生,恕罪!恕罪!”

钱谦益微微一笑,看起来这太监很上路。比那些稍有权利,便眼高于顶的家伙强了不是一丁半点儿。

看起来,这个太监有前途。

“张公公来太原公干,想来身边没什么人侍候。来人,请两位姑娘上来。”

话音刚落珠帘一挑,一阵香风拂过。门口盈盈走进两位美女,厅堂里面的人也都算是见过世面的,可现在一个个都直了眼睛。

这两位美人,恰似烟雨裁就的绢纱,一袭春水凝成的身段。纤腰若兰茎承露,步履似寒塘鹤影掠过青石,三寸莲步踏碎浮光,摇曳间牵动满城柳絮。

玉骨冰肌藏风露,素手扶风时若惊鸿照影,回眸处星眸含雾,恍若白苹洲畔一缕秋霜化作了人形。

弱骨纤肌偏惹月华倾堕,瘦尽西泠桥头千堆雪,犹带三分病鹤栖梅的孤清。

张彝宪的脸一下子便冷了下来,老子一个太监你他娘的送美人,嘲笑老子?

脸只是冷了两秒钟,很快表情又变了。

在所有人被迷得眼神发直的当口,钱谦益不着痕迹的将一打银票塞进了张彝宪手里:

“公公出宫办差,回京的时候总是要给宫里人带些手信的。

钱某唐突,代公公采办了。不知道能不能和宫里人的意思?”

张彝宪立刻联想起皇帝那混乱到了极点的私生活,不由得点了点头:“还是牧斋先生想的周到,咱家谢过。

十万担硝石,现在市价八百三十制钱。给您八百制钱,见银提货。”

“多谢!”钱谦益拱了拱手。

两名扬州瘦马款款走到张彝宪身边躬身施礼:“见过大人!”

尽管在宫里面见惯了美女,张彝宪还是得赞一声,这二位在紫禁城里也堪称上品。

“二位姑娘辛苦了,来人,带二位姑娘下去休息。

告诉那帮猴崽子,规矩些!谁不想要舌头爪子了,尽管伸手多嘴。”

“多谢大人垂怜!”两位美人盈盈走入后堂,众人的魂儿这才算是归了位。

几乎没有人知道,就在这么一会儿的时间,钱谦益已经拿到了十万担硝石。

而且还是低于市价的八百制钱!

几乎没人知道,其实还是有人知道。

范奢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张彝宪,见到张彝宪和钱谦益嘀嘀咕咕,末了钱谦益还对着张彝宪拱手。

傻子都知道,这俩人有奸情。

人参和东珠都不能白送,那可是从建奴那里花大价钱换来的。

范奢咬咬牙,正要上前送银票的时候。

却见张彝宪端起酒杯:“咱家不过是宫里的末等杂役,幸得皇上提携让咱家办了这个差事。

诸位,你们想要什么咱家心里有数。

可咱家办的是皇差啊,若是办得不好,这吃饭的家伙说没也就没了。

就算是各位给咱家塞了再多的银子,咱家也没命花不是。

在座的也都是聪明人,当着明人咱家不说暗话。你们都给咱家送了礼,咱家也都收了。

你们在朝廷里也都有跟脚,这个咱家也知道。

有什么办法是既不得罪诸位,又能办好皇差呢?

咱家想了一个办法,拍卖!

价高者得!晋西北三座大型硝石矿的归属,诸位各凭财力本事,如何?

若是诸位同意,满饮此杯,咱们这就开始拍卖。”

张彝宪仰脖灌下满满一杯杏花春,钱谦益笑着也干了一杯。以钱谦益马首是瞻的江南财阀子弟,全都一饮而尽。

范奢狞笑着抽干杯里的酒水,老子后面有银号,还会怕了你们不成。

两名锦衣卫抬着一张圆桌,圆桌上面放着三张地契,正是晋西北最大的三座硝石矿的矿契。

“诸位!咱们开的第一家,乃是姚家村硝石矿。

这可是咱们晋西北最大的硝石矿,诸位!底价一万两银子,请出价。

捶落成交!”

张彝宪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小锤子,拎在手里随时准备落锤。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居然没人喊价。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等着有人率先出价。

忽然间一个弱弱的声音喊了一句:“一万零一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