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 第30章 中国方言

作者:ws木头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33:27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作者:ws木头人,

中国方言的历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这个时期,华夏先民的主要活动地带基本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据史书有关记载雅言是当时流行于该区域的唯一语言。

资料显示:周代的汉语标准语被认为是《诗经》的语言(洛阳话),即雅言。作为当时的首都话成为了标准音,“洛阳话”也自然而然变成了官语。

而古代的雅言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言,其基础就在洛阳城区及周边一带,可以说上古时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音的。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汉族社会出现了分化和统一的过程,这使得汉语逐渐产生了地方方言。

同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也促使了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七国的语言比较杂乱,为了方便更好、更为有效的交流,人们开始使用当时通用的雅语进行交流,这逐渐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方言”。

此外,秦始皇派兵征服“百越”之地后,大量北方军民迁移到南方,这也促进了语言的传播和当地语言相结合的转变,形成了不同于洛阳话的地方方言。

因此,中国的方言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过程中形成的,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方言是汉语的分支,中国地域广阔,汉语的方言样式也尤为众多。

直到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得方言在社会发展和沟通文明中被普通话逐步完善和代替。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多数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种。

国外学者认为,各方言区的人互相不能通话,因此它们是很独立的语种,极其难于模仿,尤其是闽语和浙语中的方言。

根据各地方言的不同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根据教育部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介绍,汉语方言通常又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和土话。

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话。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官话方言可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种次方言。

1、东北官话: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绝大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人。

东北官话又分为吉沈片、哈阜片和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

2、北京官话:虽名称中有“北京”二字,但北京官话并非北京话,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

北京官话可分为京师片、怀承片、朝峰片三片,使用人口约1500万人。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上、去且相对均匀,其中,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河北滦平县,此地也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3、冀鲁官话: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山东省大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人。大致可分为三个片:石济片、保唐片、沧惠片。又可再细分为十几个个小片。

冀鲁官话主要的特点是大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平上去三声和古入声浊音声母字的演变情况各地相同。即古平声清音声母字今读阴平,浊音声母字今读阳平。

古上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读上声,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今读去声,古入声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4、胶辽官话: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下游地带。

在一些地区如黑龙江省也存在过个别胶辽官话的方言岛。胶辽官话分为登连片、青州片和盖桓片,使用人口约2900万人。

5、中原官话: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南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等地区,覆盖392个县市,使用人口众多,达到1.86亿人。

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用词上有一定差异,其中,严格区分尖团音是其重要的语音特征之一。另外,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而古全浊声母字则今读阳平的入声归派方式也是中原官话的划区标准。

6、兰银官话:分布于甘肃省、宁夏、新疆的北部地区、内蒙古西部,共56个县市,可分为四个片∶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使用人口约1200万人。

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今读阳平。其中永登、皋兰、古浪、天祝四个地点平声不分阴阳,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其余地点阳平与上声同调,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

7、江淮官话:旧称南方官话、下江官话,又称淮语、江北话、下江话。作为中国标准语的官话,东晋南北朝以来分为南北两支,北方以中原官话洛阳音为代表,南方以江淮官话的南京音为代表。

而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北方官话直到清代中叶以后才逐渐取代江淮官话系的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方的标准语。

江淮官语分布于今江苏和安徽两省中部、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大约为6800万人,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江淮地区。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是一种古老的汉语方言。

8、西南官话: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在境外是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汉族使用。

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具有官方地位,使用人口约2亿人。此外东南地区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西南官话的一支,西南官话分为川黔片、西蜀片、川西片、云南片、湖广片、桂柳片。

同时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称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确到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福州话、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等。

每个地区的方言在读、音、调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光是每个地域性的方言声调就有几十种,仅河南话和普通话加一起就有七种。

根据各地方言独特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

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教育部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将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

官话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

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布很广,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汉语按方言又可分为七大类:官话方言和其他六大南方方言,和广韵能对应起来,属于中古汉语后裔。

中国方言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更是文化传承、社会认同和个体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方言对于维护多元文化和语言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中国方言是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传承文明,是社会观和价值观理念沟通的时代楷模,在中华文明的伟大创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非遗宝典文化传承的最为经典页码。

(本章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