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这样灭亡的嘛 第69章 徐温休战互通和

作者:高振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6:06:28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虔州城险要而又坚固,吴国的军队围攻了很久没能攻下,这时军中瘟疫流行,虔州行营招讨使王祺也病倒了,吴国只好任命镇南节度使刘信为虔州行营招讨使。没过多久,王祺就去世了,谭全播向吴越、闽、楚三国求救,吴越王钱雩任命统军使钱传球为西南面行营应援使,率领二万名士兵进攻吴国的信州,楚国将领张苛求率领一万名士兵驻扎在古亭,闽国的军队则驻扎在镠都准备救援谭全播。

谭全播字勇,江西宁都石上镇斫柴岗村人,关于谭全播的籍贯,《南安府志》、《赣州府志》、《南康县志》、《上犹县志》均载为南康石溪都人,查此说源出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后世的史、志、辞书多沿载,其实欧阳修是误把卢光稠、谭全播起义地点当成籍贯,后来他发觉了这一错误,便在他以后编撰的《新唐书》中改正过来,记谭全播为虔人,而这个“虔”并非指赣南,现在的赣南当时分为南安郡和虔州,南安郡治大余,范围包括大余、南康、上犹,所以欧阳修说的虔人,不是南康人也不是上犹人,实际是指虔化县人。

谭全播主要活动于唐末,唐僖宗时进士,唐末虔州农民起义副首领,远祖居山东,后徏杭州,其父谭寅郎于唐元和年间由抚州迁虔化县。谭全播见识卓远,智勇双全,黄巢起义后,南方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唐光启元年,谭全播与表弟卢光稠在南康县石溪都聚众起义,并力举卢光稠为统帅,自以为谋士,起义后,谭全播机谋百断,且与卢光稠配合默契,使起义军节节胜利,在军中有“小诸葛”之称。

梁开平元年,刘岩举兵赶卢光稠之兄卢光睦出湖州,又引兵数万围攻虔州,大兵压境州城危急,卢光稠问策于谭全播,谭全播设计选万余精兵预伏山谷,然后约刘岩于城南山坡决战,届时,谭全播仅派数千老弱残兵出战,激战中假装溃退,刘岩率军猛追落入埋伏,卢军大获全胜,由此谭全播更获卢光稠敬重。

开平五年,卢光稠病重,欲将符印交给谭全播,谭全播坚辞不受,不久卢光稠病逝,谭全播拥立其长子卢延昌继位,卢延昌继位不长就被其父部将黎球杀害,谭全播为避黎球加害于己,遂称病闭门不出,未已黎球暴卒,其部将李彦图自立,谭全播仍托病重,谢绝与外界往来,后来李彦图又死,经虔州兵民恳请,谭全播始开门接客理事,并派人请命于后梁,乾化二年,梁授谭全播为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在位十年,政绩卓著。

贞明四年,吴王杨隆演以右都押牙王祺为虔州行营都指挥使,率领洪、抚、袁、吉四州之兵进攻虔州,谭全播死守,王祺攻之不克,杨隆演又以镇南节度使刘信为虔州行营招讨使,继续围攻虔州,谭全播求救于吴越、闽国和楚国,吴越王钱镠以统军使钱传球为西南面行营应援使,率兵二万攻信州,楚王马殷遣大将张可求率兵万人进屯古亭,闽兵驻于雩都,共同解虔州之围,然而吴越兵攻信州不克,刘信的大将张宣又击败了张可求,闽国也退了兵,虔州就成了一座孤城。

吴国信州的守军只有几百人,出来迎战吴越军不利,吴越军于是包围了信州城。信州刺史周本打开城门,在城门里面又支起了空帐篷,然后召集幕僚将佐们登上城楼饮酒奏乐,城外射来的飞箭像雨点一样密集,周本他们仍然安坐不动,吴越军怀疑他们另有埋伏,到了半夜,便解除了包围撤了回去。

吴国任命前舒州刺史陈璋为东南面应援招讨使,让他率兵深入吴越境内的苏州、湖州,钱传球从信州南下驻扎在汀州。晋王派遣密使带着帛书到吴国请求会师攻梁,吴国以虔州有战事而推辞了。吴国的刘信派遣他的部将张宣等人在夜间率领三千名士兵偷袭在古亭的楚国将领张苛求,取得了胜利,刘信又派遣梁诠等人率兵进攻吴越和闽国的军队,两国听说楚国的军队已被打败,就都把军队撤了回去。

吴国的刘信日夜不停地猛攻虔州城,虽然斩杀了数千名首级,但还是没能攻下,于是派人前去向谭全播游说,让他送来人质交出财货后就撤军了。徐温知道了以后大发雷霆,把刘信的使者狠狠揍了一顿。刘信的儿子刘英彦当时正统领亲兵,徐温派给他三千名士兵对他说:"你的父亲处在上游的地方,又率领着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居然攻不下虔州这座城池,他这是存心要造反。你可以率领这些人马前去,也和你父亲一起造反吧!"

另外又派遣升州牙内指挥使朱景瑜和他一同前往,并对他们说:"谭全播守城的士兵都是农夫,被围得饥寒交迫已有一年多时间了,他们的妻子儿女又都在城外,现在重重包围已经结束,他们一定互相庆贺,然后离城回家,如果听到大军又杀了回去,肯定会四散逃命,那样谭全播所守卫的只是一座空城,你们再去的话一定能够攻下来。"

刘信听到了徐温所说的话以后十分害怕,赶忙率兵回头攻打虔州,先头部队刚刚到达,虔州的守兵便溃逃了。谭全播逃到雩都,也被吴国的追兵活捉了,吴国任命谭全播为右威卫将军,领百胜节度使。在此以前,吴越王钱镠经常都是从虔州到梁朝入贡,现在这条路断绝了,只好从海路在登州或莱州上岸到达大梁。

这里来说一下虔州,公元前201年置豫章郡,202年分豫章郡置庐陵郡,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后来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虔州沿革复杂多变,历史上有多个名称,比如有叫南康郡、南康国、赣州,之后还有百胜军、昭信军,但是其中对虔州影响最为深重的,而且现在还在用的有两个,一个是虔州,一个是赣州,虔州之名起源于隋代,现在赣州的简称为虔。

隋开皇九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大业初复为南康郡,唐初又改为虔州,唐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永淳元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虔州领五县,神龙元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六县,开元二十一年,江南道各分东、西道,虔州隶江南西道,天宝元年,南安县改名信丰县,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乾元元年撤销江南西道,以原江西西道区域设置江西观察使,贞元四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七县,天佑元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五代开平三年,虔州属梁。

虔州的来历按照《赣州府志》上来说,是因为境内有虔化水而得名,虔化水是从宁都流过来的,这就与宁都历史上叫虔化县有关,所以我们说虔州名一定要搞清楚宁都和虔化是怎么来的。宁都是三国时期从于都的东北部析出来的一块地方,当时于都为六县之母,三国之后到西晋时期又把它周围的地方分出来一块叫虔化县,它是以虔化屯为名就出来了虔化县,然后虔化县和宁都县在后来不断地合并又分开,然后两个名字又一直混用,一直用到南宋绍兴二十三年才和赣州一起改的。

那么我们讲虔化县当时境内有一条水道,横穿整个县的境内,这条水道源于肖田乡的朗际村,朗际村是和抚州一个分水岭的村庄,它的水流从上面流下来之后,就形成了现在的梅江,当时叫虔化水,因为它流过虔化县境内,虔化水经过宁都、于都境内,就到了赣州的龟角尾下面汇入赣江,所以在隋代开皇九年的时候,州府就取这条从虔化县过来的虔化水,取这个“虔”字就叫虔州。虔州的历史是从隋代开皇九年,一直到南宋时期,也就是绍兴二十三年,这中间大概有五百至六百年的历史,虔州到后来改成赣州以后,这个名字到现在还继续沿用,就是说人们把它当成赣州的别名,很习惯就把赣州叫虔州或者虔城。

钱传瓘和彭彦章两军遭遇,钱传瓘命令每只船上都要装载灰土、土豆和沙子,两军大战于狼山附近的江面上,吴国的船队乘风前进,钱传瓘率领船只躲避开吴船,等到吴国的军队过去以后,他又从吴船之后跟了上去,吴国的船队调转头来和他们交战,钱传瓘下令士卒们顺风扬灰,弄得吴国士卒睁不开眼睛,等到两军的船舷靠在一起的时候,钱传瓘又让士卒们在自己的船上撒上沙子,而向吴军的甲板上撒豆子,豆子上沾满了战斗中流的血,吴军士卒踩上这些豆子都摔得四脚朝天。钱传瓘于是放火焚烧吴国船队,结果吴军大败。

彭彦章拼杀十分用力,武器用坏后又抓起木头继续抵抗,身上有数十处受伤,副将陈汾按兵不动不肯前来救援,彭彦章知道免不了一死,于是就自杀了。钱传瓘共计俘虏了吴军副将七人,斩杀了一千多人,焚毁敌战船四百艘。吴国人后来诛杀了陈汾,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分了一半赐给了彭彦章的家属,并给彭彦章的妻子儿女以终身抚恤。

吴越王钱镠派遣钱传瓘率领三万名士兵进攻吴国的常州,徐温率领各军将领进行抵御,右雄武统军陈璋率领水军从海门入海绕到了敌人后方,两军在无锡交战,不巧这时候徐温生病,不能指挥军队,吴越军就专门进攻徐温所在的中军,流矢像雨点一样密集,镇海节度判官陈彦谦于是把中军的旗鼓转移到了左军,又找了一个长相酷似徐温的人,穿上铠甲,在那里发号施令,这样徐温才稍微能够休息一下。

一会儿徐温的病好了一点,又出来指挥作战,当时长期干旱,草木枯萎,吴军就借着风势放起火来,吴越的军队乱作一团,结果被打得大败,吴军杀死了吴越军的将领何逢、吴建,斩杀吴越士兵一万名。钱传瓘逃走了,吴军一直追击到山南,又把他打败了,陈璋在香弯也打败了吴越的军队。

徐知诰请求率领两千名步兵,换上吴越军的旗帜、铠甲和仪仗,跟在吴越的败军后面,向东进发偷袭苏州,徐温说:"你的计策是很好的,但是我现在只想休兵,没有时间照你说的去做。"

将领们都说:"吴越军队所依靠的主要是舟船,现在气候大旱,河道都干涸了,这是老天要灭亡他们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发挥步兵和骑兵的优势,一举消灭他们。"

徐温感叹地说:"天下战乱已经很长时间了,老百姓已经是够贫困的了,而且钱公也是不能轻易小看他的,如果战争再延续不停的话,才正是各位所应担忧的事。现在我们打胜了让他们害怕,我们又停止继续进攻来怀柔他们,使两国的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君臣们高枕无忧,难道不是好事吗?打仗多杀人又为的是什么?"

于是就率兵回去了,吴国徐温派遣使者带着吴王的信,把无锡战役中的俘虏送到吴越去,吴越王钱镠也派遣使者来到吴国请求和好,从此以后吴国停止了作战,老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三十多个州的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长达二十多年,吴王和徐温多次写信给吴越王钱镠,劝钱镠在吴越称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