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1270章 创掣签法——孙丕扬

作者:徐夏半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10 05:50:16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孙丕扬,明朝著名大臣,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南街人,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任刑部尚书,理案迅捷,囚无淹系。出任吏部尚书,创“掣签法”,以抽签决定官职,杜绝权贵请谒之弊,主持辛亥京察。“挂冠出都”,居家二年卒,赠太保,谥恭介。曾著《应时草》《巡按约束》《论学篇》等,他所编撰的《富平县志》为明代陕西八部名志之一,史称《孙志》。

孙丕扬,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保定诸府时,就“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为防北方蒙古入侵,加强边防,“增置敌楼三百所,筑边墙万余丈”,受到皇帝表彰。对权倾朝野的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内阁首辅张居正等的一些越轨行为,他不畏权势,不惧报复,也敢于抵制,说“不”;曾有“内竖杀人,逃匿禁中,丕杨奏捕”,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刑部尚书任上,因“三法司”机构多牵制,致“狱多滞囚”且“冤狱无所诉”,孙丕扬采取措施,以刑部、大理寺各置籍,狱上刑部,要求大理寺次日审结,再次日还刑部,如此,提高了效率。并上奏章,明确各衙门的权限、职责,办案程序及罚则;对于”民瘼”、“吏治”、“抚按监司风化”等,也规定了郡邑、抚按监司、部院各级应负的责任,提出约束,并颁布天下,以“奖廉抑贪,共励官箴”,这些都得到神宗帝的赞许和支持。

史评“挺劲不挠,百僚无以敢私干者”,为杜绝在“大计外吏”或是选拔官吏中的“中贵请谒”,而改革铨政,创“掣签法”,遇“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

万历帝多晏居深宫,于朝臣壅隔,一派怠惰疲惫的迟暮景象,尤甚者则不视朝,不御讲筵,不亲郊庙,不批章疏,甚至不补中外缺官。吏部尚书孙丕扬上疏说:“数月以来,廷推搁矣,行取停矣,年倒废矣。诸臣中或以功高优叙,或以资深量迁,或服阕而除补,或覆题而注授,其生平素履原不在摈弃之列,乞体因政设官之意念国步多事之时,将近日推补官员章疏简发,间有助拟未当,亦乞明示别推酌补。”其词气近乎哀求,委婉劝谏,然而结果是“疏入不报”,没有激起一点反响,君权懒倦的迟暮气象依旧,给以后的阉党弄权埋下祸根。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在历史上已演绎到了极致,官场上相互倾轧、勾心斗角混乱不堪。身为六部之首的吏部第一长官时时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在纷繁的人事争斗中,丕扬无私无畏,以正祛邪、发奸如神,选贤任能,因此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诽谤和攻击,甚至也引起神宗帝的猜疑。

孙丕扬多次上疏求退,然“帝终念丕杨廉直”,多次挽留,直到“七十有八”仍“白首趋朝”,以效忠朝廷。史评“三十八年大计外吏,黜陟咸当”,“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然自知年事已高,执意辞官还乡,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一代贤臣终落叶归根,后赠太保,史有“无私、廉政”,“发奸如神”之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