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闽越崇拜的力腾,《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从虫”。《山海经》中就有称蛇为虫的记载,至今,长虫仍是蛇的别称。闽越人的习俗也充满了对蛇的崇拜,他们为了像蛇,剪短头发,在身上脸上刺上像蛇一样的斑纹,叫做“文面”。觉得这样才能像蛇那样尊贵。以便在水中活动时,让蚁龙把他当作同类,不会加害他们。他们像蛇那样喜欢居住在岩洞之中,即使居住的地方不是岩洞,他们也称为洞。洞天是他们最值得赞誉的住处。洞房是他们夫妻相会的最初场所。他们把山岭叫做“垄”,龙是蛇的神化,他们认为逶迤的山岭是蛇化成的。他们选择住处和墓葬都要看龙脉,龙脉也就是山脉的走向,以及与走向相关连的环境,以后演变成风水。他们建蛇王庙,祭蛇,把蛇当作神物养在家里。他们认为蛇养在家中可以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在年节里,他们则要“请龙”。“请龙”最初是把抓来的蛇或是养的蛇,经过祭祀后放入溪河,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后发展成舞蛇(龙)灯,赛龙舟等多种象生“请龙”的形式。在武夷山临溪傍涧的悬崖陡壁上,岩壑中架设着船形棺柩,被叫为仙人葬处,这些地仙都踏着龟蛇。船棺中有龟形木盆,垫在船棺下的木板,叫虹桥板。“虹”,据郭沫若研究,“虫”就是蛇,“工”是一个人踏在“=”上。虹就是一个仙人二条蛇上。玉女峰是武夷山的象征,是太元玉女,这众仙的始祖母也是脚踏龟蛇。、
在宋代杨时的《妆镜台》中,有“鳌头涌起三峰秀”的诗句。鳌,是传说中的海中大龟;三峰,指的是三女峰,这句诗的意思是,巨鳌顶戴着秀美的太元玉女。玉女峰下的九曲溪发源于黄冈山。晋郭璞在《题谶石》中有“黄冈降势走飞龙”的诗句,九曲溪是一条大蛇。玉女峰所在的二曲溪南叫石龟垅,“龟垅”就是龟蛇。古人对龟蛇的崇拜,以后被道教演变成玄武。道教所人奉的玄武神,披头散发,身穿黑衣,手仗宝剑,脚踏龟蛇。古代的星象学家,马武夷分野在牛宿。牛宿是星官名,也叫“牵牛”,是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玄武七宿组成龟蛇相缠的星象。说到武夷山上的虎啸岩,相传有仙人骑虎啸鸣岩上,从而得名。虎啸岩,在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泉声和尚修建天成禅院之前,据清王梓据说:“全山多栖羽客,僧实晨星,百年之内,二三遗世之老来。”就是说,虎啸岩,原来是道教的洞天仙府。虎啸岩有企仙台、驻真洞、太平岩、定命桥、虎啸洞等景点。这些景点的命名蕴藏着一个仙家之谜。企仙台在虎啸岩的次级,“企”是盼望的意思,“企仙”就是盼望成仙。驻真洞又名崇真洞、栖真洞。“崇”是盼望的意思,“企仙”就是盼望成仙。驻真洞又名崇真洞、栖真洞。“崇”是“聚”的意思,这与“驻”、“栖”相通。“真”是得道的人。驻真洞在下虎啸上一级南壁,高丈余深长的洞府可以容纳几十个人。这里是学道的人栖居的石屋。
太平岩在茶坡旁。“太平”论的是“盛明治道及证果修因,禁忌众术”(《云笈七签》),也就是能澄清大乱,使人功高德正。定命桥的“定”是星官名,玄武七宿的第六宿,“命”指吉凶等命运。定命桥在虎啸绝顶,这里有一裂罅,深不可测,上架木桥,过了这奇验处,才可到虎啸洞。把这些景点的命名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悟出道家的玄妙。初登虎啸,到企仙台,只是盼望成仙,居住在驻真洞,修炼学道后,到太平岩澄清大乱,养性修真。待到功高德正时,再渡定命桥。在定命桥这奇险处,是凶是吉,命运由天神玄武决定,渡过定命桥,便可以见到白虎和仙人,从而被度成仙。武夷山中巍巍的大王峰,拔地而起,如擎天巨柱,几立武夷东南。在峰巅绝顶处,东边的岩壁上,有一巨岩斜覆,形成一个宽深各数丈的天然石屋,幔亭宴后飞散的虹桥板,纵横交错地斜插在岩壑之中。这个迎着朝阳的石屋,叫升真洞,又叫仙蜕岩。相传,秦时,有个叫魏王子骞的,在这里养性修真。所以,这峰在秦汉时,不叫大王峰,而叫做魏王峰。以后,又有张湛等十二人,访仙问道来到了武夷山。哪一年,武夷山大旱,他们十三人在龙潭上设坛求雨。他们的虔诚,感动了神灵,魏王峰上紫云飘飘,控鹤仙人乘着仙鹤,徐徐降落在峰腰登仙石上。魏王子骞等十三人急忙迎向仙人,在禅岩岩顶修真坛上,拜见了鹤仙人。
控鹤仙人见魏王子骞等十三人仙姿道骨,气度不凡,寻仙问道如此专一虔态,认为他们都有仙家缘分。他就派何凤儿到天台取来仙界名册。控鹤仙人运转慧眼,阅览仙籍,片刻便弄清了十三人的来历。原来他们十三人都是上界仙人,在众仙聚会的仙宴中,他们狂喝滥饮,酒后口出狂言,得罪了黄元真人,才被贬谪到人间。仙册上还注有:他们在武夷同修炼八百年后,可以肿胎换骨,重返天庭,又成仙人。于是,控鹤仙人就传授他们十三人九品丹书,指点他们在魏王峰升真洞修炼成仙,成了武夷十三仙。武夷十三仙是:魏王子骞、张湛、孙绰、赵元奇、彭令昭、刘景、顾思远、白石生、马鸣生和胡氏、李氏、鱼道超、鱼道远四个女仙。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敕封魏王子骞为冲妙真人,孙绰为灵应真人,张湛为显应真人,刘景为嘉应真人,赵元奇为妙应真人,彭令昭为冲应真人,顾思远为静应真人,白石生为善应真人,马鸣生为惠应真人,胡氏仙为普应夫人,鱼道超为助应夫人,鱼道远为顺应夫人,李氏仙为慈应夫人。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又加封魏王子骞为妙孚惠真君,其余孙绰等八人也加封为真君,胡氏仙等四女仙加封为元君。十三仙之后,又有许多道士慕名到升真洞修炼,坐化在石屋中。升真洞内原有磁缸五口,缸上都有雷纹,缸内都盛有蜕骨。其中一口磁缸,放在石窑中,奇怪的是,窑口比缸小,不知缸是怎么放进去的。缸旁还有四只船棺,重叠在一起。一半搁洞内,一半探出洞外。棺用整段圆木刳成船的形状,里面盛有20多函蜕骨。相传这些蜕骨都是仙人白日飞升后遗留下来的,从而得名升真洞或仙蜕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