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建议是现在由绣衣府和廷尉府、京兆尹府联手合作,审核近期以来张汤所审理的所有案件,该纠错的就给予纠错,该平反的就予以昭雪,很多皇亲贵戚需要朝廷出面安抚的,汉武帝也得适当做个表示。至于张汤近期办理过所有案件的卷宗,他希望刘彻能尽快下个诏书,命令御史大夫府尽快全部移交过来。汉武帝刘彻寻思了下,觉得也只好如此了,便就答应了。君臣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别的,汉武帝刘彻透露出了两个意思。第一呢,望他别太因为这件事为难张汤和公孙弘两个人了,毕竟很多事情是他点头批准的。第二呢,就是朝廷征讨南越战事吃紧,但卫青近来身体也一直不好,希望他能过多关注下南方的战事,必要时替刘彻亲自去指挥下。刘从戎搞明白这位皇帝陛下的意思后,就爽快全答应了下来。因为他着急去给王太后看病,所以就和汉武帝告辞去往长信宫。看着他从万岁殿走出来,汉武帝的贴身内侍则是以手扶额,对刘彻讲这下可好了,定国公回来许多事情就好办了。
汉武帝望着自己的贴身内侍讲,你们这些人怎么就如此相信刘从戎的能力啊?刘彻的贴身内侍则对他说定国公的能力在朝廷内是有目共睹的,关键是他做事没有私心且不害人,一切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上去处理的。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肯定先做到。听到自己的贴身内侍如此评价刘从戎,汉武帝刘彻半晌没有说话,认为自己的贴身内侍说得都是大实话。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威望,是依靠自己在平时做事情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汉武帝刘彻也不禁纳闷:都在同朝为官,这个张汤还曾是刘从戎的部下,可怎么就从刘从戎的身上学不到很多东西呢?刘从戎来到长信宫后,给王太后看了下病。王太后一直以来肺部不好,刘从戎去打河西战役第一阶段之前,给王太后开得药吃了之后已维持住了并逐步转好。但最近主要就是受自己的情绪所影响的。才会出现了反复的。肺部的疾病,是需要静养和慢慢调理的。他给王太后号完脉后,又开了一个方子,嘱咐长信宫主事的内侍按他的药方给王太后早晚各煎服一剂。
临走前王太后拉着他的手说让他别计较太多,还是尽力多帮帮汉武帝刘彻,毕竟他们常年相处,已经完全情同手足像一家人一样了。刘从戎听王太后讲完,不由也语气哽咽,表示自己定当竭尽全力。出了长信宫,他又去椒房殿看了看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他告诉刘据,从明天开始他继续给刘据上课,并嘱咐他有时间多去陪陪王太后。其实,这话刘从戎也是说给卫子夫听的。而他若直接与这位皇后讲,可就有失体统了。从宫里出来后,他又去了卫青府上。卫青自跟随汉武帝刘彻从南方巡视回了后,因为操劳南北两头军事上的事情有些劳累,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太好。这下刘从戎回来后,当然可以帮他分担不少。刘从戎和他讲了刚才进宫的情况,卫青觉得刘从戎这样处理非常得当,他举双手赞成。他对刘从戎讲可能是自己性格的原因,他对朝廷上的一些人与事情还是太迁就了,不像刘从戎一样外圆内方。刘从戎则劝这位多年好友无需多想,先将病治好再说。
接着,他又给卫青号了下脉,又看了看御医开出的药方,觉得没什么问题后才放心回府。到家吃完晚饭后,他又命家仆将赵禹和汲黯两位朝廷重臣请来。此时,汉武帝刘彻命令绣衣府、廷尉府、京兆尹府三家联合办案,以刘从戎意见为主导全权处理的诏令已经下达了,并让御史大夫府向刘从戎移交近期所有审理案件的卷宗。给御史大夫张汤的诏令,则是由汉武帝刘彻的贴身内侍亲自带人去宣读的。张汤接过诏令后,还想让刘彻的贴身内侍转达自己的意思,不打算向刘从戎移交自己办理的案件。汉武帝的这位贴身内侍当时一听就立马变了脸,语气严厉地向张汤讲皇帝陛下的良苦用心难道张大人还不明白吗?有些话大家都全讲明白了就没意思啦。汉武帝刘彻和定国公已经是给他最大面子了,希望他能够认清形势……张汤见汉武帝刘彻的贴身内侍都这样讲了,知道汉武帝刘彻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处理案件也很不满,便没敢再多说什么。
张汤这个人做官这些年来,唯一的一大优点就是廉洁不贪财,按老百姓讲就是个所谓的清官。后来,一些史学家还专门从这点出发为张汤极力辩解,说张汤是个好官。后来在大清朝的康熙皇帝,则给张汤明确下了定论。康熙皇帝讲作为一名官吏,廉洁不贪财是最起码的。所谓的贪官并不等于是能臣,一切东西则要去看这个人办事情的结果。像张汤这样的人,他是不贪财但却刻意图名啊!这种人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政绩,祸国殃民起来则是更加变本加厉。因此,对这种人也是决不能姑息手软的。康熙皇帝的这番话,是说给当时他所信任的大臣小于成龙讲的。但这个小于成龙并没有听进去,结果造成了大清朝历史上的一大冤案,搞得举朝哗然。好在他清醒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将功补过挽回了不少影响。大清朝历史上还有一个颇像张汤的大臣,这个人就是雍正王朝的田文镜。后来在雍正皇帝去世后不久,登基上来的乾隆皇帝就对死去了好几年的田文镜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下旨褫夺了雍正皇帝在田文镜死后赋予田家的很多权利。
什么才是好官啊,清官加能臣才行,就像康熙皇帝时期的名臣老于成龙一样!若是按照老百姓的朴素认知去认定官员标准的话,说实话那非乱了套不可!刘从戎请来赵禹和汲黯请到客卿府后,便询问两个人对近来张汤办理这些案件的看法。汲黯是个直性子,见没有外人便对自己的好友讲就张汤这家伙办得案件,估计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冤案,而剩下的那百分之一也是值得商榷的。赵禹好歹也算是张汤的朋友,说起话来自然要婉转一些,但他也明确表达了自己是完全不认可张汤办案做事风格的,估计里面问题不少。由于张汤近期内办理的案件众多,而御史大夫府目前只送来了一部分,其余的明天才能全部送过来。接下来,刘从戎问赵禹和汲黯对张汤和公孙弘发明的所谓腹诽罪的看法。赵禹和汲黯都是在大汉朝司法部门摸爬滚打多年的高手了,则明确表示坚决反对,认为这种做法实在不能被推广。刘从戎一听,便知道这次联合办案,他和赵禹、汲黯三位最高负责人已经在认知基础与前提条件上达成了一致,至于其它的事情则无需多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