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理科进士待遇高于文科进士?(1/3)
“传皇上旨意,宣,文理科进士入殿觐见!”
也就在众人各怀打算,各有心思时,
一道洪亮的声音传了起来。
是本次科举考试的总监考官,刘伯温,
此时,他正奉命宣众人进金銮大殿,面见朱元璋。
旋即,伴随着刘伯温的指引,很快,文科理科四十二个状元来到了金銮大殿之中,
很快,刘伯温拱手行礼,对朱元璋请示道:
“陛下,本次新科进士,文科三十六人,理科六人,共四十二人。”
“很好,咱在他们刚进来时都数过了。”
朱元璋很是高兴,尤其是,目光更多的看向了六名理科进士,那眼神,就像是看美女一样认真中带有欣赏意味儿,
同时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表露在脸上。
非常的激动,
因为,他今天要干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情。
科技兴国战略,
把理科纳入科举,设立理科状元,只是第1步而已,代表自己和大明,对此足够重视,
而第2步才是更为关键的。
恰恰现在,朱元璋就要走到第2步了。
随后,朱元璋对刘伯温说道:
“好了,刘基,文科进士你就先带下去吧,老规矩,从中书省作起......”
很显然,对于文科状元,他没太多想说的,
想的是一切照旧,仅此而已,
毕竟这并不是今天的重头戏,重头戏还在后头呢,后头的才是压箱底的压轴。
当然,听到这个消息,在场所有人都懵逼了。
什么?陛下的上来就要赶人呢,还是把36个文科进士给赶走了,按理说不应该赶那六个理科进士吗?
一旁,文科进士之首,朱善,人都傻了,
他之前还在想一会儿该怎么表现表现,挣一个表现分,给领导一个好的印象,以后才好加大分呢。
好家伙,这一上来别说正表现分了,领导直接不愿意见面的。
这咋整的?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点问题呢?
别说三十六个文科进士了,
“这......”那就是刘伯温听完,人也懵逼了,
(⊙o⊙)啥??我没听错吧,陛下,你让我直接把这36个文科进士带走?
刘伯温:啊这,就有点突然的,
实在是太瘠薄仓促了,
以至于,刘伯温不得不想,是不是我听错了?
“您......您不打算给他们讲讲?”
刘伯温不由问道,毕竟,在上一次朱元璋还特地给所有的新科进士进行了一次思想宣讲,
抓思想!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这次朱元璋似乎并不打算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事儿上面。
“没事儿,咱觉得,进了中书省,他们自然很快,该会的就都会了。你下去吧。”
朱元璋说完,刘伯温也不敢多说什么,
不然就要朱元璋问他了:怎么滴,对我的决策有什么意见?我看你是对我有意见是吧?!霸气侧漏......找死!
刘伯温知道进退,分寸,连忙带着三十六个文科进士,匆匆离去,
留下一旁,李善长和太子朱标大眼瞪小眼,
同样懵逼的很,啥情况这是?!
陛下该赶走的不应该是理科进士吗?这莫名其妙出来的东西才像是多余的吧?
结果,把文科进士给赶了?
这意思是,理科进士待遇高于文科进士?
“秦云,知道咱这次留你们下来做什么吗?呵呵!”
朱元璋接着对秦云说道,毕竟,他亲自点的理科状元他当然认识,甚至连背景信息都查得一清二楚!!
秦云,工匠家庭出身,祖籍来自扬州,
父亲和祖父都曾经是元朝时期的著名工匠,
那含金量可不低呀。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都说成吉思汗打天下,全靠他的骑兵和大弓。
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在元朝时期科技技术可谓是达到了世界巅峰。
他完美的继承了宋朝的科技体系。
宋朝送给辽国金国的技术,基本呗蒙古人继承,
同样的蒙古人无论打到哪里首先掠夺的就是工匠,对工匠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所以科技发展融会贯通之后异常的先进。
攻城略地,可不是靠马匹和弓箭,各种火器,攻城器具,层出不穷。
同样的,无论打到哪里都会优先抓工匠,
因此,元朝工匠技术可先进了,
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武器装备,毕竟荟萃了欧亚非,尤其是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工匠。
突火枪,不就是宋朝传给元朝,元朝改进的?!
因此,秦云的身份背景,朱元璋也非常满意。
虽然他的父辈都为元朝卖过命,但都已经死在了明初元末的战斗动乱中。
而朱元璋恰恰是一个大度的人,他手底下的一众开国元勋,有不少都是元朝的降将和谋士...
而听到朱元璋问理科状元秦云,此时,正在陆续走出大殿之外的36个文科进士之中。
文科状元朱善简直加了大眼特效,转过头懵逼的看着朱元璋热情询问秦云的样子,再看看自己这一群人。
那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啊!搞差别待遇是吧?
不公平!
朱善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自己究竟输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