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棵树为何生长在这儿?在它生活几年里,几十年里,是否都这样孤独而无声的度过?”
以上是《疯狂作文》上(中)一篇名为《孤独》的作文的首段。近几天,我遇到几件关于“孤独”的事。
三小时前,结束了天一大联考的英语,尘埃初落,心中万千,唯有“孤独”二字显眼。每次考试前,我都会在考场名单上找“队友”,好一起去“战场”,路上有个照应,可这次考试与我同班的仅有一个“男丁”,其他全是“妇道人家”,这个男丁,乃是“呔勇”——武肖勇。(他在我班有些特殊,其实每个人都有些特殊之处)首先,他有一个孪生哥哥在三班,二人长相大致相同,但性格有些差异。个不高,体型微胖,浑身有股所谓“呔气”,“呔勇”这个外号是谁起的我不知道,但我说的那种“呔气”,是伴随着“少许单纯、少许惰性、少许憨态、少许滑稽、少许逞勇、少许乖真”产生的。男同学谈起“呔勇”二字,多少有些讥笑、讥讽、鄙夷的意味,特别是嘻哈,好吐脏话的男生,常成为饭后茶前的话事(如今多称谈资)。他本人涉猎乒乓球、篮球,而更喜爱的是课外书、游戏(电子、手机)。
值得一说的是,前段时间,一次晚自习下课,心中正为学习而心烦时,他从讲台上向我推了一把,我回了个冷眼,又回到自己座位上,他也跟了来,双眼憨憨地看着我,我骂了一句:看你那熊样子。他回“看你那熊样子”。我说:你说谁呢。他回“你说谁呢”。我说:我说你的。他如是回。当时,我手里拿着水杯,正准备喝水,便说:信不信我吐你身上。他立刻凑过来头,并且说了声“给”。结果,我就喝了一口,喷到了他身上,他很感意外地边擦脸边问我,问我对他有什么意见,我就坦白说,想吐就吐了。他还不解,并且让我意外的是——他哭了,眼里含着委屈又自责又疑惑的泪水。真是意外,当着我的面,向我哭的外人毕竟没有几个。他带着我说不清的感觉回到了座位,之后是第三节,虽说当时告诉他不值当哭,但想想又有些过。最后,放了学我奋笔疾书,写了份道歉书,并告诉他“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次风雨,身为一个要成为男人的人,不值当为一件小事而流泪。心胸要放宽广些,才能做好一个男人!···”
由于习惯了和“队友”一块奔赴“战场”,此次,单枪匹马地去,未免有些孤独,所以独赏风景的时间多了···
“你是否面对着漆黑的夜晚,一片寂静中你深深浅浅地走着,没有人能帮你,没有声音回应你的恐惧,只有月光,冷冷清清,悄无声息。你是否在热闹拥挤的人群中找不到方向,在他人交谈中默然惆怅?你是否有过一棵树的孤独?”
对于作者的这些发问,我想回答:“是的,我有过。”他的这些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了,和我的感受很是暗合。作者也是位高中生,我想我和他/她(ZJ省宁波中学陈青几)应该有些共同语言吧。
考试结束后,我收拾好东西后,在其他同学忙着收拾东西,忙着谈论答案,忙着各种事时,我找到了未选择做的小说——《消失的面孔》。作者是哥伦比亚的佩德罗·戈麦斯·巴午德拉马,文中讲了一个老人所经历的三项孤独,分别是:单身,丧妻,妻子的粗糙画像所带来记忆变得模糊的。看后,心里乱乱的。独自一人回到寝室,无奈,204无人,空荡荡的。到206大神住宿区,一块谈天论地,之后几个人一块去食堂吃饭了。可能他们几个吃过了,我买了一笼包子和一杯豆浆,来到“大本营”去吃,看到远处三五成群地走着的同学,几个人聚在一块边谈论边吃或听到窃窃私语的欢笑声,未免有些孤独,孤独到八个小笼包不知道先吃那个···
(快到问小笼包,那个想先入我口了)
再之后,回到班,随便一翻,就翻到了这篇《孤独》,是巧合?是何方使然?是?
诚如作者所言,“每颗星都希望闪耀,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注,然而孤独从来就像水一样无孔不入,它流淌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浸没了所有人的时光···”
我又深信,“有些事,只能自己扛,有些路,只能自己走···”
作者对于孤独的理解很是独到,“孤独像是天生的魔鬼或天使,它让许多人恐惧,同时也成就了许多人。所有的思想与伟大,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诞生在孤独之中”,又感叹“那些思想的先驱啊,在所处的时代里被无知者嘲笑,被世人抛弃,但历史总会证明他们的价值。他们的身影啊,从无限的孤独与悲哀中姗姗而来,穿过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构成人类智慧的光辉,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确实“因为与众不同,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有时间去思考。若是明白孤独的价值,又何来孤独?”
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