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网的日子,就像王小二过年,越来越不好过了。
除了时代趋势在无情地进行大浪淘沙外,曹述凯上任后的一系列骚操作,更是加速了鲲网这艘“泰坦尼克号”的沉沦。
简盛江时代坚持的内容为王,到曹述凯这里演变成了内容为玩。
曹述凯知道鲲网这艘船已经摇摇欲坠。他想要的是抓住机会,趁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能捞一把是一把。给客户策划专题定制活动,披上新闻的外衣大收赞助费,各种软文植入,有偿链接,“兔稿”大行其道,有偿撤稿删稿,负面爆料勒索。对曹述凯来说,一篇稿子好不好、重不重要,标准就一个,能否等价交换。
纸终究包不住火。没折腾多久,鲲网的内容点击率和平台影响力断崖式下降;更可怕的是,明里暗里的口碑名声变得一塌糊涂。随着而来的连锁反应,就是经营尝到了恶果。
从昔日“香饽饽”到今朝“烫手山芋”,负责经营的凌天宇感到一阵阵义愤和悲哀。
颜碧秋则回过神来,原来简盛江对内容平台的把控和坚持是对的。以往她瞧不上的那份所谓清高和风骨,那些刻板的原则和底线,如今看来委实弥足珍贵。
曹述凯所谓“小金库”赚来的那点利益,怎能跟“痛失江山、前途晦暗”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日而语。颜碧秋的失落感和迷茫心理日趋严重。
以前,颜碧秋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办公室常常被“踏破门槛”,如今线上线下“门庭冷落车马稀”。以前,颜碧秋外出参加会议,基本上被安排在前头重要显眼位置,如今往往靠后靠边。以前,颜碧秋弄个活动策划方案,趋之若鹜,应者云集,如今“怎一个愁字了得”。至此,颜碧秋深感悔之晚矣。
饱受内外夹击,心灰意冷的凌天宇决定辞职下海了。
眼见简盛江及“秒视”蒸蒸日上,凌天宇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虽然广告业不好做了,但经营老本行还算是轻车熟路。凌天宇跟朋友合伙成立了一个MCN公司“羽翼视线”,利用“秒视”平台制作输出短视频内容,培育孵化网红主播,瞄准直播电商这块大蛋糕。
简盛江当然欢迎凌天宇入驻平台,成为“秒视”生态圈的一分子。“秒视”是全生态链自由开放的平台,机制面前人人平等,其他倒也没什么能给予特殊关照,简盛江只是在平台运行规则上给凌天宇做了些经验分享和策略参详,以便老熟人“熟”得更快。
凌天宇本就是做内容出身,加上多年的经营之道,又有公司合伙人的资源导入,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凌天宇的公司运营得有声有色,口碑和营收双双看涨。
凌天宇及“羽翼视线”公司策划的“百寻之旅”系列,既有趣又有品,在全网掀起一股热潮。“百家姓寻根之旅”,“百强小吃寻味之旅”,“百城打卡点寻镜之旅”,在热搜榜第一条盘踞了很长一段时间。
过去,凭借媒体平台的优势和强势,凌天宇一直位居甲方阵营,如今破釜沉舟摇身一变,换了一身乙方“马甲”,发现自己也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竟比想象中适应得更快更好。
凌天宇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在心空盘旋许久的阴霾终于一扫而光。自打简盛江离开鲲网后,平衡局面被打破,力量对比发生倾斜,凌天宇在鲲网的日子过得实在难受。颜碧秋、曹述凯、路丽莹一伙明里暗里针对他、挤压他,搞得十分憋屈有时甚至狼狈不堪。
就算凌天宇偶尔能够据理力争稍稍胜出,但总的来说、大多时候是落了下风的。毕竟内容平台、行政人事、市场品牌等多项大权掌握在她们手上。涉及日常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表决,凌天宇苦笑自嘲“用脚趾头想基本知道什么结果”。
多年来,财务总监郭悟波始终是个谨慎持重的中立派,他基本不参与所谓“斗争”,采取与世无争明哲保身的姿态。郭悟波基本上跟谁都能处好关系,但跟谁都保持一定距离。作为财务领导,郭悟波在工作之外更是不跟任何同事发生任何私人交集。
颜碧秋也好,凌天宇也好,都曾试图拉拢郭悟波,无奈此君铁板一块,任你风吹雨打,他自岿然不动。
鲲网昔日大名鼎鼎的“三叉戟”,如今只剩下颜碧秋了。此际,她却完全没有得意之色,心头反而生出一股凉意。按理说,两大“权重元老”离开,她几乎可以“独角戏一言堂”了吧,但此一时彼一时,物是人非每况愈下的鲲网,让她有一种深深的失重和无力感。
是苦苦熬着死扛到底,陪着这艘船一起沉没?还是趁着鲲网“余威”尚存而揣着仅有筹码提早上岸另谋出路?较长一段时间,这道选择题反反复复纠结着颜碧秋的内心。
市里的龚姓领导,龚胜涛,受命领衔组建全新的霈城融媒体集团,由他本人分管并亲自兼任集团党官员、总裁,整合原有的官方报刊、官方网站、官方电台电视台,打造一艘霈城文化传媒业的超级航母。
这是作为文旅之都的霈城,为了深化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在该领域推行重组大戏的组合拳之一。另外几台大戏是霈城新华书店集团、新闻出版集团、教育期刊集团的合并重组,文创投资发展集团、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演艺曲乐集团的重组合并,各博物馆、展览馆、陈列馆、纪念馆、美术馆的大一统。
在龚胜涛的架构里,全新的融媒体集团领导班子里,除了合理消化安排原有各官方媒体的老总,还有必要配备一名非常熟稔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名角干将。颜碧秋跃入他的视野。
龚胜涛多年来一直很关注鲲网的发展,经常借助鲲网案例去“训导”他分管的官媒。与此同时,他也很欣赏颜碧秋这位厉害的女掌门。市内众多会议,对外若干考察交流,以及有些重要商务活动现场,龚胜涛与颜碧秋都有过很多交集,彼此也曾有过多次愉快的聚餐,愉快的交谈。龚胜涛对颜碧秋有着深刻的印象、极高的评价。
机遇垂青有机缘的人,如此喜从天降的大好事,颜碧秋当然二话不说欣然接受。一方面可以脱离鲲网挣扎的“苦海”,一方面笑纳体制内身份地位和政策待遇的“红利”,岂不是她眼下梦寐以求的东西。
颜碧秋对龚胜涛充满感恩之情。人们常说读万卷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贵人相助。显然,龚胜涛就是她的贵人,是她人生道路柳暗花明重大转折的大贵人。
真正进入到体制内,颜碧秋才知道其中的妙处。以前在“城外”的时候,在她意识和认知里,老觉得那里面充满官僚气息,流程效率和人际关系繁复冗杂,一面刻板僵化一面又世故圆滑。颜碧秋本以为这些东西跟她八竿子打不着。
颜碧秋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仿佛“祖坟上冒青烟”,又或者“踩了狗屎运”,她也正儿八经地“登堂入室”了。用时兴的话来说,她这算是有编了、带级别了。
颜碧秋蓦然发现,在体制内,除了所谓官样文章和程序规矩稍微有点“磨人”,努力适应适应慢慢习惯了也就那么回事,其他诸如平台分量、资金拨备、资源调配、政策运用、项目运作、人才储备、组织体系保障、抗风险能力等等各方面远非体制外可比。有幸进入大集团参与“融”合各大媒体的工作,颜碧秋也将自己又快又好地“融”入体制了。
不过,体制内一贯讲究论资排辈,在那些熬了多年原本早就级别在身的官媒老总面前,“新晋”的颜碧秋在霈城融媒体集团领导班子只能排在末位。
在工作中颜碧秋逐渐感觉到,以前在鲲网当一把手,和现在忝居末位的副总,明显有很大差别,思维习惯、言谈举止、行事风格上几乎表现迥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经意间,颜碧秋难免扪心自问,自己以前在鲲网对待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时候,有时候是否做得太过分了些,特别是她跟简盛江和凌天宇之间,闹的那些不愉快甚至不堪往事,或许不仅仅都是对方的问题吧。
其实,简盛江也有同感。自打他跳到“秒视”全面挂帅独当一面后,公司上下和平台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跟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有些甚至必须要他这个一把手亲自出马处理。
比如,找政府的某个部委办局对接工作或走个业务流程,他发现除了跟单位领导层谈妥达成共识,同时还必须跟该单位具体经办的中基层人员沟通衔接好,否则容易卡壳或耽搁。正应了那句俗话,阎王好办,小鬼难缠。其实有时候,往往一顿饭一杯酒就迎刃而解了。
几个回合下来,简盛江似乎有点“开窍”了,原来对方在意的根本不是酒饭,而是那种被重视被认同甚至被捧的感觉。
换做以前仗着锋报或者鲲网的威力,犹如“无冕之王”心高气傲的简盛江,哪会如此“委曲求全”、“刻意逢迎”。如今思来想去,或许当初颜碧秋的有些做法也不无道理。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手多堵墙,职场生涯也好,漫漫人生路也好,无不如此。
而且,“秒视”内部,也不是个个都对简盛江“俯首帖耳、指哪打哪”,管理层里面也有些人跟简盛江“不太对付”,喜欢抬杠唱反调或拆台扯后腿。这些人倒不完全是居心不良、存心使坏,很多时候是因为角度不同理念不合、思想或意见上难免有分歧。好在董事会和郝丰磊用人不疑,对简盛江信任有加,鼎力支持。
当然,除了手里握着尚方宝剑,简盛江也不是吃干饭的,在领导力和凝聚力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本事。总的来说,简盛江主导的秒视科技公司的管理文化、管理效果还算瑕不掩瑜,大体和谐有序。如今,换个“板凳”考量,简盛江还真打心里有点理解和同情当初的颜碧秋了。
凌天宇自己开公司当了老板以后,每天一睁眼都是公司的“吃喝拉撒”,每天入睡前想的也是公司今天情况如何、明天还能怎样。虽然暂时是个小公司,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方方面面要考虑的事情还真不轻松。
以前在鲲网,自己只分管经营,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有董事会和一把手“掌舵、操盘”,下有兄弟姐妹伙扎起,外有代理公司和合作伙伴助力,凌天宇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过得潇洒快活。
直到如今自己下海创业,必须变成“全能型”选手,才明白一把手的确不容易。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像影视剧里面那样穿越回当初的鲲网,他根本没必要也犯不着去跟颜碧秋这个应该很不容易的一把手、这个或许更不容易的女同志较什么劲。
就在简盛江离开五年后,凌天宇离开三年后,颜碧秋离开一年后,曾经名噪一时的鲲网终于淡出互联网江湖,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划上一道令人伤感的休止符。